“谴责小说”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1 01:4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02:14
谴责小说
开放分类: 文学
中国旧小说的一种。清末社会黑暗,**,官吏贪污媚外,人民不觉悟,有些作家用小说口诛笔伐,进行揭发和指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这种小说曾加以评论,并称之为“谴责小说”。这种小说广泛揭露和批判·现实,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批判不彻底,并寄幻想于封建最高统治者。艺术上多用讽刺手法,笔无藏锋,极度夸张,但概括和典型化不够。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等,就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则代表了这类小说的最高成就,被后人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1867-1907),全书共60回,由许多独立成篇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书中描写一群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他们贪污昏庸,媚外*,展开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暴露和讽刺晚清官场的*,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清王朝对帝国主义的屈辱投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趼人(1866-1910),全书108回。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和见闻为线索,记录了许多社会上的怪现状:官场到处是贪财受贿,营私舞弊;商场里*,尔虞我诈;洋场上嫖赌拐骗,醉生梦死等。在近二百多个小故事中形象地反映了中法战争后20年间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全书20回。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四处行医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暴露当时某些官吏的残暴昏庸并着重抨击了那些名为“清官”、“能吏”,实为昏官酷吏的虐民行为,反映了晚清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但作者对清*仍寄予希望,所以对资产阶级*和义和团运动抱敌对态度。小说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特色,语言精炼准确,形象鲜明生动,在同类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
《孽海花》,作者曾朴(1872-1935),全书30回,附录5回。作品以状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赛金花)的故事为线索,穿插了大量官僚、文人的秽闻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治初年到甲午战争失败近三十年间的社会*、外交、文化、思想状况,对清末黑暗*的揭露较为有力。同时,小说还以同情的态度赞扬了维新派和资产阶级*党人的活动。作品结构严谨,语言华美,但对秘闻艳事描写过多,表现出低级庸俗的趣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02:14
晚清大变,乱象百出。谴责小说是部分先知对社会和人性的反思与揭露。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外来的文化,资本和军事力量对旧有社会系统的冲击。其它见楼上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