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1 03:1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44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策略有:
一、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工作是立足于课堂而面向学生一生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懂得自己不仅是接受知识的主体,身心发展的主体,还是自主学习设计的主体。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并建立“当下”意识,当堂的知识当堂完成,当天的知识当天完成,当周的知识当周完成,不拖踏,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想基础。教学中,有这种认识才能有这种效果。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这种信心,改革教法,竭诚为主体服务。每堂课“精讲、精练、精总结”,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活动运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信心是进取的保障。要做好教学工作,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不但要做好课上的功夫,更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走进学生中,做好学生的朋友与引路人。
二、以自身为榜样,创设巨大的精神力量
“教师的人格和感受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超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由于教师职业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是这种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是深爱教育事业,人格高尚、知识渊博、真诚乐观、积极向上,集一切优点于一身的“榜样”。这样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必然也是热爱学习、品德高尚、肯于钻研、乐观开朗的。相反,一个厌倦而失望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往往是没有生气和无精打采的。
三、以情感来感染,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脑科学研究越来越多的成果表明:情感在人类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情感与认识并不是对立的两个过程,而应当理解为两个并行的过程,它们以特殊的方式联系在一起,都是脑神经整体功能的体现。”“情感在一个人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司职情绪的大脑相关组织激素蛋白质的分泌,进而影响人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健康的情感能有效激发学习的热情,消极的情感便会阻碍学习的进行。”
课堂上,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情绪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起情绪上的共鸣。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学会抓住开课前的几分钟,以精彩的导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步步深入,以情感人,创设最优的教学情境,进而达到最佳的学习交流状态。阅读中,师生精神亢奋,与作者达到认识上的沟通、理解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练习中,学生积极活跃、主动探索,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应将情感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时刻激起学生的共鸣。在良好的情境中,教师应掌握好教学节奏,使教学活动有张有弛,避免学生长时间的兴奋或抑制而感到疲劳。
四、以情趣为魅力,形成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法,对于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带着积极、愉快的情绪去学习。在面对同样的课型时,教师应同中求异,带着饱满、真挚的情感讲课,使语言形象生动、风趣幽默、抑扬顿挫,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变化教学手段,以新鲜的刺激使学生保持兴趣和注意力。如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丰富教学内容,创设艺术情趣,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CAI具有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强大的音乐效果和智能性的启发诱导功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认知心理得到充分发展,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以团队为建制,开展探究与竞赛
学习中,学生们难免会受到挫折,结成团队可以相互鼓励,克服软弱、懒惰,实现共同进步。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所任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按学生学业成绩或能力水平的高低搭配分组,结成团队。每个团队应有自己的名子、口号、奋斗目标、共同志趣,有自己的学习活动计划,自己的队报,荣誉簿等。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团队精神、文化建设,促使团队成员互助互勉、互相督促、共同进步。教师可把学生按团队分组分座,使学生便于开展探究、讨论、检查与帮助。教师可把学习的任务、目标落实到团队,实行组长负责,由组长进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落实检查,教师随时抽查。
有了有力的团队,教师还应想方设法把团队的凝聚力、内驱力激发起来,使团队成为有活力、有生气、有效率的“活”的团队。教学中,教师可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引进竞争,在知识探究、检查等方面进行比赛,促进学生团队的成长与学习效率的提高。
六、以活动为重点,调动学生参与的动力
任何一门学科除了具有知识价值外,还具有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在这四项基本价值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学科教学的中心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把时间大部分交给学生练习、研讨,还要组织起学生团队活动。以学生活动为重点,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变为学生活动的形式,如把课前预习检查变为课前热身,进行小组竞答;把课文朗读变为朗诵竞赛、情境朗读或角色表演;把课文分析变为合作探究、小先生解疑;把当堂检测变为学生互考、小组竞赛、趁热打铁等形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以良好的心态努力投入学习,互助共进,促进学习的高效进行。
七、以激励为原则,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便会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期间,受激励的程度愈高,学习的动力愈大,且有长期的正向效应,无激励的或被歧视的则成绩难以提高。”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激励”,形成机制,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一项重要措施。
根据内容型激励理论,教师应当尽可能满足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给学生以更高的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而精彩时,教师可带头鼓掌,或予表扬;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甚至犯错误时,教师给予“高一格”的评价,或运用“蹬门槛”效应给学生提供保证能回答正确的机会,激励原则告诉我们“成功是成功之父”。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自觉性。
八、以方法为手段,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课堂教学过程是个科学的教学活动过程。拿一般的教学过程来说要经过:“预习测评——合作探究——达标反馈——学习小结——拓展延伸”几个环节。这就经过对知识的“学习——应用——总结——再应用”的这样循环提高的过程。但在课堂上,许多教师不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探究、自觉合作,所以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在实践中,教师要促使教学过程科学严谨,符合学习规律;积极创设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各环节都能达到最好效果,使学生心理轻松愉悦、情绪高涨,积极合作、勇于探索,脑力激荡、课堂气氛活跃。
总之,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但要掌握科学教学的过程方法,还要掌握营造氛围、激发情趣、鼓励暗示、科学学习等方法。教师不但要“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寻找水源;更要使学生学会主动开发水源、利用水源,学会合作共事、探究发现。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九、以问题为中心,训练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问题、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以问题为中心,就是因为“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不但要学会自己设计问题,还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能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不应把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解决教师个人设计的问题上,更要激发起学生提问质疑的兴趣,使教学活动在质疑中开始,又在质疑中结束。
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学会做一“砖”,抛出的目的在于引出“美玉”。切不可自做美玉,本末倒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45
课堂教学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互动的状态,是一个由教与学双方活动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双方认知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和高度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一、 激发兴趣师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具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价值。当学生在认识感兴趣的事物或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可以保持稳定集中的注意、进行清晰全面的感知、引起浮想联翩的想象和积极深入的思维,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研究发现,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会给智能锦上添花,既发挥智能的积极作用,同时还会给智能雪中送炭,弥补智能不足。不难看出,学生在兴趣指引下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正因为这样,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十分强调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极力反对那种无趣的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摧残。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我国明代学者王守仁将不顾学生兴趣的教学比喻成鞭挞绳缚,若待扣囚等。这些充分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有下三点:
(一)是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教师组织一堂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也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怎样组织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呢?笔者认为:教学内容在安排上应当深浅得当,难易适度。其要求是根据*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让学生走在发展的前面,多从明天水平出发,难易度设置在跳一跳,够得着的水平。此外,还应当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做到起调引入胜,主旋律扣人心弦,终曲余音绕梁。
起调引入胜是指首先应抓往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环节,使一开始就把学生心理像磁铁一样牢牢吸住。
主旋律扣人心弦的意思是,经松愉快的起调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内容,又能促进学生养成学中有乐,乐而好学的学习兴趣。
终曲余音绕的意思是,为了使学生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每课堂结束时候,可设置一些悬念,挑起学生继续探究的。
(三)是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兴趣与问题是相反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一般来说,在教学中,教师应只把概念、原理讲深讲透,而不是把所有问题都讲细讲到,亦即要造成悬念,启发引导,让学生思考回味,前后贯通,探索作答。
二、 鼓励成功
每个人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体现为成功需要。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产生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因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其实都是对成功行为的正强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成功检验所产生的快乐情绪,更有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师在这方面所采取措施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获得成功检验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各类学生制定合理的成功期望值抱负水平。抱负水平适当与否对学生的情绪有很大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当学生报负太高,所志不遂时,便往往充满失败感。学生如果累遭失败,就会损害他的心理健康。失败之所以会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方面是因为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价值估计偏低,对自己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失败而归罪他人,导致与他人的关系不融洽。许多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这种消极的特点。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不少教师往往爱用同一种期望值衡量不同的学生,对未达到高期望值的学生予以否定性评价,不自觉地进行了消极暗示,使这些学生自心受到伤害,逐步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从而导致教育的失败。概言之,老师在教学过程上能不能有意运用成功原则,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而是有没有遵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对学生终生发展是否负责的问题,是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的。
三、 寓教于乐
如何改变教学形式,使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嬉戏、娱乐活动中接受教学内容,一直是古今中外崇尚乐学教学的人所努力寻求解决的课题。当我们能将一些本来在学生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赋予某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时,便能使学生因教学活动适应他们娱乐需要而欢心,从而改变对学校教学活动的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各层次外语教学中,都可以通过唱外语歌,组织情景对话、排练短剧、小品等游戏和活动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在此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习,必然是乐学不疲,事半功倍。
四、 师生和谐
古语说:尊其师、重其道;亲共师,信其道。这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一个与学生关系十分紧张的教师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教学计划的。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直接体现。心理学家威索尔曾通过分析老师的语言来分析老师的教学方式,进而分析课堂心理气氛。他发现,当老师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时,大多会使用以下语言:鼓励、赞许学生或支持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疑问。当老师倾向于以老师为中心时,大多会使以下语言:使学生接受意见或劝告,如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所用的语言或质询;批评学生的过失,否定或讽刺学生的错误:教师为维护自己的立场,贯彻自己的主张所用的语言。威索尔发现,当教师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并使用相应语言时,师生关系较差。正因为这样,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事实证明,一个良好的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实施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这种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的建立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
总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形势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师首先要把握好的心理氛围的营造,注重教学内容、讲究方式方法,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渗透心理教育,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