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06: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5:47
陈登
01
东汉末年的陈登,是个被忽略了的狠角色。
他出道那年,刘备在家编草鞋,5岁的孙权应该还在玩泥巴。
陈登出生于江南望族,他的父亲、叔祖都曾官至太尉,正是有了这样的家庭基础,陈登幼年时便以才学闻名天下。
25岁那年,陈登被徐州牧陶谦任命为典农校尉,陶谦死后还与刘备、吕布有过交集。
投身到曹操麾下后,成功的诱杀了吕布,又潜人暗杀了江东小霸王孙策,许多年后刘备还对他的能力念念不忘。
这么个牛人,却死于一种恶心的怪病。
陈登任广陵太守时生了一种怪病:面色发红,不思饮食。
请名医华佗医治后这才找到病根:
广陵即为现在的扬州,盛产鱼虾,陈登喜欢食生鱼片,导致腹内聚集了大量寄生虫。华佗配制了一剂汤药,陈登服用后,立马吐出了三升鲜红的线状虫,令在场的人作呕不已。
事毕,华佗告诉他这种病三年后还需要再服药方能治愈。
三年后,陈登没能找到华佗,最后饿得形如枯槁,享年39岁。
卫玠
02
河东卫氏是西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世家。
代表人物卫瓘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
他的孙子卫玠生得面如冠玉身形修长,以其独特的病态美和忧郁气质赢得了广大女粉丝的追捧。
卫玠的*格很高,每次出行都坐着白羊车穿行在洛阳城中。
洛阳的百姓为了一睹他的风采,四处奔走相告,其出场阵容绝对秒杀当下的流量明星。
卫玠擅长辩论演讲,作为当时上层社会的时尚活动,凭借妙语连珠的能耐,他成为豪门世族的座上宾。
卫玠每一次出行对洛阳城都是一场“灾难”,因为围观群众太多,他在洛阳待不下去了,只能搬到建邺避难。
由于名声太响,人还没到,建邺城里的人早就闻风而出,纷纷一路围追堵截。
当年的现场既没有维持秩序的保安,又没有采取限流,这场见面会过后,原本羸弱的卫玠就一病不起,不久竟死了,时年27岁。
李白
03
作为大唐最负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将一生过得极为炫酷。
他嗜酒擅剑,云游天下名震京华,既不担心家中的妻儿,也从不为柴米油盐而烦恼,生命里只有无尽的诗和远方。
这样的人活得超脱,就连死,上苍也安排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公元761年,年过花甲的李白投靠了在马鞍山当涂县任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将此生的所有诗稿留给了他。
托付完这桩心事后,李白趁兴泛舟长江,当夜水波不兴皓月千里,船行至采石矶时,李白已喝得微醺。
眼见江心忽现一轮圆月,便跳到江中捞月,这一跳便再也没能醒来。
溺死在当时属于不详,家人不能设灵祭拜,因此李家人对外宣称李白是病死。
至今采石矶上还有“捉月亭、醉月亭”之类的景点。
杜甫
04
相比较李白,杜甫的一生就低调务实了许多。
生前忧国忧民,死的也很接地气。
公元770年,潭州有军士叛乱。
59岁的杜甫携家小退到衡州,打算到郴州投靠舅父,不料船行至耒阳时,天降暴雨江水暴涨。
无法前行的杜甫只得停靠在一处叫方田驿的地方,在这里饿了五天。
耒阳的聂县令对杜甫的才学很是仰慕,听闻杜甫在辖域被困,赶紧组织了一支救援小队,满载酒肉去迎接。
饥肠辘辘的杜甫哪里经得住这样的*?
风卷残云般吃了一堆酱牛肉,又痛饮了几坛酒,当夜就腹痛不止,没多时便与世长辞了。
聂县令当然不会在酒肉中下毒,根据郭沫若在其著作《李白与杜甫》一文中的推论认为:
时值盛夏,聂县令送的牛肉一定很多,杜甫一定是吃了*变质的牛肉,导致肉毒杆菌入侵而死。
不过这一说法也经不起推敲,杜甫遇到洪水脑子可没进水,聂县令送的牛肉不可能全是变质的,他难道不会挑新鲜的去吃?
因此最大的可能是,长时间的饥饿使杜甫的肠胃很虚弱,这次暴饮暴食引起了急性胃扩张,最终要了诗人的命。
通俗地说,杜甫就是被撑死的。
解缙
05
大明洪武年间的才子解缙,是民间故事里出镜率最高的才子之一,博学机敏的他,很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
相传朱元璋曾经与他推心置腹:“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解缙到底还是文人,他天真地将这番话当成了对自己的信任,随后洋洋洒洒的上书进言,引起了朱元璋的反感,一纸诏书将他赶回江西老家。
在家的8年里,解缙闭门著书,校改了《元史》、补写《宋书》,并删定了《礼记》。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取代了建文帝登基后,将解缙升迁为翰林侍读学士,第二年又将他升至内阁首辅,并命他主持编修《永乐大典》。
此时解缙的仕途达到了巅峰,然而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因为参与了皇储之争,犯了历代天子的大忌,被投入狱中羁押。
这一关押就是五年,直到公元1415年正月,朱棣查阅关押人员名录,随口问了一句:
“解缙还在吗?”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听闻后,将解缙灌醉后,拖到雪地里埋起来冻死。
06
赵文华是嘉靖朝的太子少保,进士出身的他应该可以算作文人。
作为文人,他写了一部《嘉兴府图记》被收入《四库全书》,很遗憾这部书也鲜为人知。
但他的死却极为引人注目。
赵文华是浙江慈溪人,为人精明而狡诈,他巴结严嵩将其认作义父,极尽谄媚之事。
有一次他得到机会,便私自向皇帝进献了百花仙酒,还说严嵩服用此酒能长寿。
嘉靖将严嵩召来叱问,严嵩回家后大怒,扬言要整治他,他又是跪地哀泣又是向严嵩的老婆行贿,这才重新得到了严嵩的信任。
赵文华不仅溜须拍马,还诬陷良将冒领军功。
嘉靖三十四年,他巡视东南的抗倭军情时,赶上总督张经取得抗倭大捷,赵文华向朝廷上书指控张经“养寇失机”,以致张经被冤杀,一同被处死的,还有浙江巡抚李天宠。
老年的赵文华修筑正阳门门楼时延误工期,被勒令革职退休。
一天他在家休息时,突然感觉腹痛难忍,就用手不停地揉肚子,揉着揉着就将肠子揉出来了,等发现时,他的内脏流了一地,人早已气绝。
李贽
07
李贽是明代晚期的思想家,也是一个独特的异类。
26岁中举的他,一生狂放不羁爱自由,历任官职都因为与上司冲突而被罢免。
因为过于离经叛道,在明清两朝,李贽的书都是*。
这个以一己之力对抗这个社会的愤青,晚年辞官当了和尚,云游天下鼓吹自由,后来朝廷以“惑世乱民”为由将他关入狱中。
得知他将要被押送遣返回福建老家后,李贽叫来小吏给他剃头,趁其不备夺下剃刀就抹脖子了。
小吏问他:“和尚何自割?”
李贽鲜血淋漓,已发不出声,用手指蘸血在墙上写道:“七十老翁何所求?”
其实那一年,他已经76岁了。
金圣叹
08
江苏吴县人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最主要的成就是点评《水浒传》、《西厢记》。
金圣叹为人狂放不羁生性诙谐,他的作品传到宫中后,连顺治皇帝都称赞他是古文高手。
顺治驾崩后,赶上吴县新上任的县令横征暴敛,金圣叹便与一百多个士子聚集到孔庙*,以悼念顺治皇帝为名,要求巡抚朱国治罢免新任县令。
朱国治上书朝廷,奏报“金圣叹组织抗税,惊扰先帝之灵”,不久朝廷下旨将金圣叹等七人斩首示众。
临行前,金圣叹不仅神态自若,还玩了一把冷幽默。
他向刽子手说:
“我平生胆小,最见不得鲜血,等会儿你一定要最先砍我的脑袋。我的左右耳朵眼儿里各有一张银票,到时候作为你的酬劳。”
刽子手大喜,待时辰已到,最先砍了金圣叹的脑袋,在他耳朵里找到一个纸条,上面写一个“好”,再翻另一个耳朵也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疼”。
09
俞鸿图是康熙五十一年的进士,雍正十年时被任命为河南学政,主管河南省的教育和文化。
河南省由于人口众多,历来考生扎堆,一直是高考大省。
某一年,俞鸿图主持举人考试时,被人举报泄露考题徇私舞弊。
雍正皇帝向来严苛无情,遇到这种事当然要一查到底。
俞鸿图面对调查组的审问始终咬紧牙关,坚持声称自己没有收到任何贿赂,最后调查下来问题出在他的小妾那里。
原来俞鸿图的小妾林氏很贪财,勾结他的仆人收了考生两万两银票。
林氏先将考卷贴在俞鸿图的官服内侧,俞鸿图穿着它到达考场后,仆人再偷偷揭下来送给出钱的考生,这一切俞鸿图一无所知。
在雍正看来,科举事关国家人才选拔,俞鸿图罪不可赦,便将他判个斩立决。
监斩官是俞鸿图的亲家邹士恒,他不敢将雍正下达的腰斩令告知俞鸿图的家人。
等到了刑场,俞鸿图才知道自己要被腰斩,因为没有事先打点,行刑时刽子手故意将俞鸿图从腰部以下剁成两截,这样死得慢能增加痛苦。
一时半会儿死不了的俞鸿图,强撑着半截身体,用血写下了七个惨、惨、惨、惨、惨、惨、惨,最后黯然断气。
邹士恒将俞鸿图的死状汇报给雍正,雍正听后也觉得过于残忍了,就下令取消了腰斩的刑罚。
俞鸿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