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城南民居在哪,请具体到路,急急急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06: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4:12
金沙井太平天国干王府/汪士铎故居:挂牌保护,源流很清楚。现在是秦淮区党校,周末有人上课。四进,一进明间是石门,左右抱鼓,八角花篮柱础,檐下有雕花横披。二进三进均是三开间带两厢,二进云头有雕花托子。二进前有“崇善堂”横匾,现在均是教室。门窗是新作,大木结构目测老物重修,墙面重贴。最后一进是三面后楼,飞罩栏杆俱新。
金沙井30号:四进,据称是钱庄老板住房,后代据有后楼之一部分,早已迁走,目前住满杂户。一进门厅,檐下五块雕花横披,砖砌门洞两侧磨砖屏墙,门上砖雕一篆书“寿”字。大门黑漆金字,写“国恩家庆,人寿年丰”。门厅后檐有葵式挂落,上是几无雕花的砖砌门楼。二进轿厅原本是左右两面廊,现在东路已经封住。花草纹雕花横披,内有精美船篷轩,中间一门可以上去看到很大的抬梁,四界梁山界梁都雕包袱锦。西侧廊有侧门,后侧有装窗痕迹。三进,居民用雕花门窗围挡出内部空间,只留中路给人走。四进是楼,同样有用雕花门窗围挡,其中有门联“浑金璞玉 威凤祥麟”者。二楼木栏杆,有挂落,无人住。楼梯在后面。出楼有小路曲折通黑廊巷。
堆草巷29号:存“时和世稔 人寿年丰”红地黑字黑漆门。
堆草巷27号:存门厅正厅,正厅有雕花横批,朴素。
西湖里5号:西侧门墙高大,内部空旷,一长窗老屋北向,一棋盘窗厢房东向而已。
小西湖9号:东西向,甚破败不洁,东起二进有棋盘格长窗。
马道街41号:南向,后面在朱雀里,原有四进三进,原来门厅拆毁,二进大厅现在临马道街。抬梁式,有船篷轩,建筑甚高大。末进有一石锁和井。
饮马巷71号:北向四进。后两进无可观,唯二进优美。长窗花格图案不错。内部抬梁式,山雾云甚规整。大梁偏后侧上生出一个独立的梁,和福州的灯梁形制很像,也有雕花的托。其上用铁线弯成两个如意头。不知道用途。金檩上有方形雕花人物一个,偏在中轴线龙边。有圣旨阁。整体很像程先甲故居但是小。
饮马巷69号:现在是卖衣服的,从前面只进的两进。门头上有砖雕云头。二进大厅有轩,坐斗下面雕成两个方形大龙驼墩,还有刻虾须线。中间和左手边做了吊顶,右手边可以进,是抬梁式,用短柱。从后面可以进楼厅,还有一口井。
饮马巷67号:四进,二进长窗精美。明间中柱后有小阁楼,阁楼朝外的木板雕刻花纹,中间似乎是包袱锦,不确。阁楼下方有钱眼孔。三进则是后面有长窗,窗格图案和前面一致,裙板各个不同。
高岗里18号:只有两个三山屏风墙夹着一个小门厅。
高岗里17、19号:魏家骅翰林故居。门左右两个福字砖雕,门厅凹入如塌寿,两侧有磨砖屏。内部有众多独立院落分两侧(6-8?)改造很多,唯有进门右手第一进尚可。后门在陈家牌坊,两路中间有链接门墙,上书一福字砖雕。
高岗里20号:区保(?),现为老年公寓。两进。一进中间留三块雕花横披。二进东侧有五块。除此之外粉刷一新。
孝顺里20号:曾国葆祠堂。存大殿和后楼,大殿在学校里,居民自己也没进去过。甚高大的硬山顶,龙吻。后楼三面合围,从西侧孝顺里进入,当中六扇长窗,裙板精美。墙砖很大,据说是城砖。楼梯在西侧。
殷高巷刘芝田故居:省保,六个院子,中隔火巷(备弄),北墙靠着殷高巷。从东侧入口起数,左手第一间内侧(南侧)有雕花门楼,就雕两个花瓶。有平房东向。第二个院子四面走马楼,尚保留一些楼窗。右手第一间未进。第二间有著名的雕花门楼,入内有四扇长窗,楼板外(二楼的栏杆下)钉大板瓦保护。楼梯在西侧,直楼梯,楼上窗也是一个花式。第三间的楼上栏杆是直的(其他为万字),楼梯一开始是弯曲形,勾头滴水上均有花纹。挂落均有,形态一致。
石鼓路西段近汉中门侧2013春节后即将拆迁,一座不留。
石鼓路276号:一进门厅,前有半轩弯椽,门框刻笔锭如意。后面没有了。。
石鼓路292号:临街两层,有铁件栏杆。走进深处还有建筑,横披尚存。
石鼓路276之东一宅:深入之有一个天井被做了顶棚的两层楼,楼上也有天花,故梁架看不到。半路上一个口可以看到右边的花窗一扇。
再东一宅:窄路进去,三进,二进横风窗甚精美,抬梁式,斗特别大。四进是三面廊的楼厅,直栏杆,楼梯扶手栏杆也是一式。楼梯在当心间,这点之前去过的很少见。一般楼梯都在最边上或者后面。
花露岗某宅:忘记门牌,朝东有圣旨阁、船篷轩,轩梁两头做虾须。有雕花横披,但是长窗已经无存。后代居住。
花露岗某宅:又是以前不记门牌。。。朝西,背靠胡家花园。两进,一进抬梁式,很朴素。二进似乎是廊,有挂落。似乎原本可以通到胡家花园里。
望鹤楼1号:在巷子最东侧,北向,正厅只剩地基,可观的就是井圈,有雕花:岁在乙酉 安住大吉祥。有门楼通东跨院,拆改严重。院子里花树甚整洁。
望鹤楼6号:在挂牌保护的4号西侧,前两进高大,钱文砖铺地,奇怪的是占背不用席子或望砖却用木板。二进背后是整齐青砖砌筑,有斩假石的门框窗框,门上原有字“鸿X”,不存,应该是*时候改修。西墙有五角星和寿字共存的水泥花坛一个。三进改得更厉害。
望鹤楼8号:无他,只是有堵墙是碎的带字城砖。
望鹤楼3号:从一个小门洞进去,二进有长窗,背后有和合窗,但似乎是拆下来重装的,因为肯定开不起来而且和旁边不配套。
牵牛巷40号:有同治四年炎帝庵匾额,山门抬梁式,蜀柱有小斗拱,坐斗刻线条如瓜形,应该有雕花封在墙里。院子里有当心石,一直铺到当年大殿正中。大殿已改建,看别人照片内部似乎是两个轩(?)。
牵牛巷15号:三面门屏,内部啥也没有。
大百花巷11号程先甲故居:省保。网上说七进,后面能从璇子巷进去,不清楚。三进有后人,四进是藏书楼。只能进一二进。二进西厢房有人住。甚高大,横披雕凤戏牡丹,有带金灯钩、雕花的灯梁,在脊檩正下。后面屋顶上有圣旨阁,还有人物雕花一个。有很大的船篷轩,是磕头轩,轩下梁垫雕松鼠葡萄。厅正中有门通后面,有时候开,可以隔着铁门看到第三进,都是花格长窗。
大百花巷41号:有雕花横披,门厅和大厅都用斜撑挑檐,和徽派和高淳相近,在南京市区倒可能是孤例。这也许和对面就是泾县会馆有关系。正厅高大,内部和福州有点像的,在金柱位置坐了隔断,两边太平门顶上做了棋盘格。
大百花巷15、13号泾县会馆:15号外立面出新,只有石鼓和柱础是旧的,无比恶俗,是*事处,周围人都没进过。15-1有个小砖门。隔壁13号的铁门进去后转左,进门是雕花门楼甚精美。大厅横披长窗均有,但不全。裙板和绦环板雕花都不错。内部甚高大,居民说冬天特别冷。东次间住人。先是一个一支香轩形状的斜顶,特深,轩梁两头刻虾须,梁头恰似一个圆鼓。但不挖底。抬梁式屋架很朴素,但是特大。
小百花巷1号:内有宋井“普生泉”。房屋无甚可观。据说也是泾县会馆的附属院落。
煤灰堆1号:没有门厅的三合院,外面看起来像个元宝形状。
边营15号:两进,尚未拆迁。户主祖上是铜山的地主,在城内开米行。门外有一砖雕“福”字。门厅背后冰裂纹窗精美,但是正被拆掉重修。正厅六扇长窗完好。
边营29号:前面拆空,有雕龙门鼓一个在路右,当年还一个在墙体,现在没有看到。旁边有一破旧木楼(似是31号)。本身高墙小门,无从进入。
绒庄巷58号:一个门楼,单屏风火墙。
绒庄巷子西侧某宅:一个很不错的葵式挂落在门头房。
走马巷2号:*小楼,有两个铁栏杆的窗台。
走马巷4号:三进。门上写“国恩家庆人寿年丰”,横披窗是草龙花样。二进前面天井里有个石锁。后两进地上都是*时候水泥铺面,万字不到头花纹。宅主就说这是“司门汀”。二进金檩下有个悬空的阁楼放祖宗牌位,左昭右穆较小中间大。阁楼下方有栏杆,花式和楼厅的栏杆一样。
评事街平章巷口两个挨着的沿街楼房。二楼是米字栏杆,少见。平章巷无他,有一棵很大石榴树。
绒庄巷和绫庄巷口有个转角两层铺面,栏杆很规矩,不错。
绫庄巷40号,前后两进小楼,前面是直栏杆,后面万字栏杆,侧面还有花窗。(必须说一下 去的时候有人在听魔兽解说 这在老宅里面很是不河蟹)
绫庄巷31号,帝师温葆琛故居(长期说是翁同龢的,但是翁没在南京住过几回)。一进背后有个线条很细的砖雕门楼。二进厅很大,磕头船篷轩,托上有人物雕花。内四界抬梁式,和磕头轩之间用五福捧寿的档轩板隔开。蜂头很方。四界大梁后尾两个小托可能是灯梁。最后一进是楼房,栏杆挂落尚全,花窗剩下楼梯尽头和楼梯另一头的。楼板外侧钉砖。
绫庄巷42号:卷草雕花门楼一个很优雅。
评事街76号:东西向三进三个楼。比较破败,二进还有万字栏杆,后面就近乎板房了。大概是朝向原因,纵向长横向短。
评事街89号:有个匾额的痕迹。
老坊巷:无他,碎石路面保存还不错。有一口井。
大板巷27号:房子大但是空空荡荡,剩几个横披。
大板巷还有六间排的两层楼房一座。二楼走廊是做成出挑的。
升州路和泰仓巷交界口,偏升州路一侧的西面有个山面奇特的*砖楼。
泰仓巷26号:一个不对称的两层楼三合院。厢楼一边双坡一边单坡。直栏杆,有圆角的挂落,和大板巷的楼略像。
泰仓巷30号:转进去南北方向两个门楼。
泰仓巷14号:存“江西 古南书院”匾额。内部无可观。
大辉复巷5号沈家大院:高墙五进大宅,周围人都知道其名号。户主是第五代,但不是传说的沈万三后裔。据他们说,一说做烟丝生意一夜变成金丝,还有一说是有一品诰命夫人,总之宅子很可能是同治时期的。进了三普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原本3号也是他家,后来全拆散了。门厅已毁,门外福字照壁也不存。天井有井一口“同治十一年商后局重修……”轿厅因为出租搭建了阁楼,得以近距离看到大梁,非常巨大,四界大梁雕五蝠捧寿包袱锦,草龙山雾云。柱子甚粗壮,有柱础。主人称有轩廊遮蔽在里面。云头上都雕刻人物。厅后有砖雕门楼,门上对联“礼……义XX矩”。三进正大厅,比前面还高。地板大概是架空的,有个孔透气。顶上的横梁下有灯钩,厢房做出阁楼和覆斗天窗,是*时候改造的。厢房的和合窗完好。另外檐柱有晾衣杆的托,对面也就是轿厅墙上就有孔洞。这进的后屏门都在,也有拆下来的,当年工匠编号了就是准备夏天拆冬天安装的。后墙也有门楼,门上对联“云蒸?霞蔚 凤翥龙翔”。四进堂厅还留有长窗,天井有旗杆石座一个。最末一进经走访是大常巷4-2,前面过不去。据说有井。这房子太有意思,待我专门写个配图日志。
大辉复巷21号甘青宁会馆:也叫西北三省会馆。门厅两层,上面五块雕花横披精美,两侧是柱,内外都做天花板。三侧都是清水墙面,正面是六角砖砌,像马赛克。门框两端雕刻笔锭如意,下面有轿杠通过的凹陷处。门南侧也就是小边是倒坐楼。二进横披窗尚存一些,抬头鹤胫轩很扁,轩梁作扁圆形刻虾须,内部梁很方整(应该是抬梁),还有灯梁在正檩下方。三进改过,脊檩中间有个“福”字。三进存一点点横披。整个建筑大而朴素。从三进出去转右有井。
安品街42号:有座小楼,背后砖砌,正面都是棋盘格窗无雕花。
糯米巷15号河南会馆:和甘青宁会馆门厅略像(云章会馆也是。)门厅两层,顶部是斗拱,侧面做垂花贴墙。门是将军门,顶部原有四个门簪。下面原有双石鼓,*中毁。里面大厅已毁,有个楼厅。住户特别提了当年大荷兰来了个叫郑绍发的农民冒充是先总统 蒋公中正的哥哥结果就被发点钱扔在这的故事。。。。。
木屐巷5号:北向做了一个斜门,斜向东北。里外门框的角度还不一样,难形容。两个说法:一说对着朝天宫(好像太远了),二是对面湖北会馆,要避开防止相冲,这似乎靠谱一些。三进。
木屐巷7号:北向三进(似乎还不止),都很高大工整。二进三进院子间厢房和合窗完好,朝南一面的窗子,还有上面做推窗下面做横窗的,略像“护净”窗。三进北向有祖宗牌位的阁楼,也分三格,顶上做成毗卢帽形,还有横披窗,每格三面做出壶门形状,甚是少有。院子的瓦片花纹也美。网上查到姓王,170年历史,祖上做麻绳生意。
朱状元巷朱之蕃故居:两进甚高大,临近民族小学。未进入。
犁头尖4号许家大院:还是搞不太清楚结构。西向,一进去是一个小空间,两个门楼左右开,门板都有对联。大边南路:“佩实衔华,?庭雍睦”,小边北路“厚德载福 和气致祥”。两边都是先到倒坐房的天井,然后小边又有门楼向里,对联“龙翔凤翥 霞蔚云蒸”,进去是两进房,再右转进中路,可以看到两还是三进,一个小天井,前面一进有门楼已经堵死,距离宽得不成比例。地上的青石铺地是中间三路,然后横向铺,成十字形,剩下地方碎砖(已经改水泥)。横披的位置都是彩色玻璃,有趣。据说各个院子原来都有小厨房。许家安徽人,经商。此宅历史130年。
泥马巷:中段北向小木楼一座。
南市楼:东口一座木楼,柱子颇有南亚风格。
西街23号金斗会馆:秦淮区文保,二进,内部隔挡严重,只能看清楚梁头,抬梁式,梁均为横直,头部刻虾须(和花露南岗那间类似),四界梁出头还有梁垫雕花,比较少见。
窑湾15号:三进,北向。一进砖铺地,二进三进为水磨石,有五福捧寿花样。
珠江路某宅:南边是鸡鹅巷,有雕龙石构件一个,带孔,可能是旗杆座。
小王府巷16号安徽会馆:两个门都可以进,存门厅正厅,楼厅改造。居民说先是住宅,也有可能。也有说是*局的,看老地图确实标着*署。正厅飞檐伸出特长,抬梁式,檐下挂落做横放的一码三箭。
小王府巷5号清真寺:门朝北,八字门屏,有礼拜寺字样门头,下面两侧有抱鼓,是竹叶状石灰岩所刻。进门后两进,坐西向东,都是歇山顶,也都住了很多人。大殿特高,抬梁式,山雾云刻花草。内部搭盖高达两层。
罗廊巷某宅:坐西朝东,很高大,前面有省文保太平天国壁画标志。壁画在屋内,未见。正厅抬梁式,有残的磕头轩,雕花工雅。
大思古巷东口某宅:三进,坐西朝东,门厅朝南,单坡,开在头二进之间。
方家巷3号:能进入前两进,建筑高大却不足观,而钉花门为南京不错一例,图案有方家巷3号 双喜、平升*、必定如意、五福临门。
钓鱼台13号及隔壁:均为三进楼厅。13号:高大门墙,圆门洞,入内是直栏杆楼厅,有*时期风格的挂落,二进后有轿子门,无雕花也看不出字。另一座格局类似,二进檐下有弯曲斜撑。
饮马巷4号:小楼一座,有挂落有花窗。
甘露巷某宅:墙基为石夹砖(示字形砌法)组成,独特。
钓鱼台85号:吴家账房中路。轿厅很美,尚存廊下的万字栏杆。有船篷轩,轩梁两头雕如意。抬梁式,有圣旨阁。三进大厅高大,有草龙寿字的横披窗。背后有一轿子门。四进是楼厅,窗格优美,有略微西化(?)的弯曲斜撑。
钓鱼台93巷1号:吴家账房后花园。门口凹入,旁边有一砖雕福字。追问请给一个区域,用路来划分
追答南京历史最悠久的传统旧城区,是南京的发源地,因*以后在新街口以北发展新市区而被称为“老城南”。老城南位于秦淮河两岸,多为江南穿堂式民居,以“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为特色。南京的方言、云锦、绒花、白局、灯会、盐水鸭等传统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发源于此。
只知道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