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的写作背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01: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1:38
《昆虫备忘录》是汪曾祺73岁时的作品,这一艺术风格早已炉火纯青。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每篇短文,开头都交代了写作缘由(除《蚂蚱》外,皆在第一自然段)。《复眼》,是从书上看到蜻蜓有复眼后,一直很好奇;《花大姐》,是看到瓢虫款款落下来;《独角仙》,是看到独角仙摔在灯下;《蚂蚱》,是从小喜欢画蚂蚱。
接着,篇篇聚焦昆虫的外形。蜻蜓,无数小眼合成一个大眼,好奇怪;瓢虫,黑膜翅如衬裙,红硬翅有圆点,特漂亮;独角仙,大块头,黑硬壳,犀牛角,真霸气;蚂蚱,头尖色绿的形态好,头方色黑的粗短丑。
往下,无一例外写写习性。每一习性,都要举一事例,用动作自然而然地展现。蜻蜓,视觉灵敏,人近时噌的一下就飞了;瓢虫,食性与星点有关,有的吃蚜虫,有的吃嫩叶;独角仙,力气大,套上泥制小车,拉着就走;蚂蚱,尖头飞时咯咯响,方头被捉吐口水。
收尾时,少不了来点感想,为读者留下潜台词:蜻蜓,人类如果长了你的复眼,会成什么样子?瓢虫,你们为什么不全部吃蚜虫?独角仙,听说你力大能拉小车,是真的吗?尖头蚂蚱和方头蚂蚱,你俩做蚂蚱的境界,差别为啥这么大呢?
汪曾祺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精准地捞稠的说——写蜻蜓,只写奇特复眼及其视觉功能;写瓢虫,盯住鲜艳色彩及其区分作用;写独角仙,围绕硬甲壳及其力大的本领;写蚂蚱,要么是形态好的飞起来好听又好看,要么是形态丑的吐泡口水讨人厌。无论哪种昆虫,都是外形和习性表里呼应,而且攻其一点不及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