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教版历史七下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00:4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21:39
建立内阁,内阁是废宰相后为协助皇帝而设立的**机构。明成祖即位后,选拔翰林院的*进文渊阁参与重大事务,因为文渊阁地处宫廷内,叫内阁。内阁在明英宗时期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机构,阁臣拥有部分宰相的权力。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一级行政和决策机构,只是皇帝内侍。内阁大大加强了君主*的皇权,充分保证了皇帝的权力,是明代君主*进一步强化的产物和体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21:39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的基本史实,包括*、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上的表现。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明太祖通过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的三司,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设锦衣卫,大大提高皇权,奠定了明朝君主*集权**的基本格局。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因此应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这种高压*、严格控制的奴化训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但又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发展。因此其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以及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二、教法建议
1.鉴于本课重点在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因此对于朱元璋的身世及其攻灭元朝、建立明政权的情况,可简单介绍,不可占用过多时间。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明太祖加强君权”这一内容。
3.在学习“设三司,废丞相”这一措施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或先引导学生回忆元朝行省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的相权威胁君权的史实,再总结得出“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的结论。
4.在讲述“锦衣卫特务机构”这一知识点时,由于教材补充材料较多、较生动,教师可充分加以利用,说明特务机构的功能在于监视*、平民的活动及生活。
5.在学习“八股取士”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解释“四书”“五经”“八股文”等概念,例如可摘录一篇典型的八股文请学生阅读,使其对“八股文”有相应的感性认识。对于“八股取士”造成的影响,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并利用教材“动脑筋”思考题,力争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八股文的作用。
6.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经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得出“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的历史结论。
7.“靖难之役”这一知识点并非本节教学重点。进行一般性介绍即可。
8.教师可展示明朝初年中国*形势图,请学生思考:“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明朝统治的举措,也是充满勇气的行为”的结论。然后讲述明成祖继续削藩、增设东厂的举措,说明这些措施是明太祖强化君主*的继续和发展。
9.结合明成祖及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可通过以下提问作为本节学习的小结:“明朝君权加强的特点是什么?”或者“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说明了什么问题?”经过学生思考回答,得出“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这一历史认识。
三、学法指导
1.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尾声阶段,因此本课的学习应注意前后联系。可进行联系、对比、总结的内容较多,教师虽不必面面俱到,但应选择一二内容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形成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
2.对“八股取士”这一内容可进行课堂讨论,既可围绕该知识点,也可就整个科举制度展开。教师在讨论时可补充一些形象而典型的材料,如“范进中举”等,再结合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内容及作用,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历史作用,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评价历史现象。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2.女孩:“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男孩:“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想一想:哪一种说法对呢,为什么?
双方各有道理。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也确有束缚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
练一练
C
活动与探究
1.议一议: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方面:*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廷;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2.思考与判断
女孩:“明成祖朱棣登上帝位,同东汉光武帝刘秀有些相似。你看他们都是皇族,本来又都轮不上做皇帝,后来都登上了帝位。”男孩:“不对。朱棣登上帝位,同刘秀不一样。刘秀是在西汉灭亡后才称帝,另建东汉王朝的。我看朱棣更像唐太宗李世民,他们都是皇子,又都是依靠武力夺取帝位的。”想一想,他们谁说的对?
女孩的看法似有一定道理,但只看到了表面现象。男孩的观点抓住了本质问题,因而也更加深刻。
3.游览与分析
游览明十三陵(可网上游览),你会发现明十三陵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宏大的是朱棣的陵墓“长陵”。想一想,明十三陵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为何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
明初都城在南京,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死在南京,因此他的陵墓也在南京,称为明孝陵。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他成为第一位埋葬在北京的明朝皇帝,而那时的明朝经济发展,国势强盛,所以他的陵墓就建得非常宏伟,成为十三陵中最宏大的陵墓。
求人教版历史七下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文
m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中的《明朝君权的加强》中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和目...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江山,因为朱元璋给朱棣的封地是燕,也就是北京河北区域。也就是大家所称燕王朱棣,因为当时靖难之役过后,还是有很多文人雅士,政府官员反对朱棣的夺权,所以朱棣只能回自己的老窝才可以更好的统治。也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北京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
让我统计一下初中历史课本共出现了多少个明朝人物
我以使用最广的《人教版中国历史》作为标准,以出现先后为顺序。共22人:朱元璋、钱宰、吴琳、顾炎武、朱允炆、朱棣、朱翊钧、郑和、戚继光、李自成、吴三桂、郑成功、施复、施复之妻、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汤显祖、董其昌。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中的《明朝君权的加强》中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和目...
1.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朱棣原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被封为燕王,统治今天的北京地区。在靖难之役成功夺取帝位后,他面临着来自朝廷内外的反对声音,因此迁都北京,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有助于稳定新政权。2. 北京作为历史上的军事要地,是朱棣选择迁都的另一个...
明朝三大特务机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中提到“明太祖还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和后来设立的东厂、西厂以及内行厂都是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
201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 或 目录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19课 统一...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讲解视频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讲解视频如下:网页链接。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
七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2021(语文 生物 历史)
1.七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2021(历史)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1.B2.B3.C4.D5.B6.C7.B8.C9.B10.C 二、1.应天,靖难之役2.行中书省,三司,削藩3.锦衣卫,东厂,厂卫4.北平,1421,南京 三、1.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2.在中央废丞相,撤消中书省,权分六部分理朝政;3....
急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前8课知识点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
一条鞭法有编进初中历史书吗?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明朝的篇幅为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和十六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点主要有,朱元璋建国,朱棣靖难,东厂锦衣卫的建立,八股科举,七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占据澳门。一部明史有332卷,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有七本二百多万字,可是历史教材只有两课,不到十页还要配插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