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05: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26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教育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扩大省级*教育统筹权”。扩大省级*教育统筹权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的一个战略设计,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这一重要决策,必将有力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为什么要扩大省级*教育统筹权
省级*是我国地方行政建制的最高层次,是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单位。在我国教育管理*中,省级*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扩大省级*教育统筹权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和地方的关系而言,二是从省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而言。
相对于*来说,省级*具有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我国是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拥有50多万所学校、2.6亿学生。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体系,必须形成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各级*的责任有了明确划分,**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全国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和宏观管理,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和日常事务的管理则由省级及省级以下*承担主要责任。但是,目前省级*教育管理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决策层级偏高、有关部门管得过多过细等问题。因此,教育管理*改革的逐步深入,必然要求进一步理顺*与地方的教育职责,扩大省级*在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统筹权。
相对于市、县来说,省级*具有较强的财政统筹和行政*能力。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许多教育领域的改革与社会其他领域(如人事*、人口*、财政*等)紧密相连、互相制约,市、县*教育统筹发展的力度已显得不够,需要在较高的管理层级上统筹谋划。教育改革中长期积累的*机制问题,如现行考试招生制度弊端及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均非一市一县所能解决。只有加强省级*教育统筹,增强行政*能力,才能做到举全省之力推动教育的改革发展;只有在省级层面上统筹推进,才有可能推进教育*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对一些老大难问题积极稳妥地逐步加以化解。
二、省级*教育统筹主要改什么
扩大省级*教育统筹权,要求省级*在*统一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自主确定教育发展的省级目标、规划和重点。总起来说,需要统筹推进省域教育现代化、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以及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等。由于各地经济、社会、教育发展不平衡,具体到每个省来说,教育统筹改革的内容不可能完全相同。正因为如此,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国家确定了7个省级*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对加强省级*教育统筹进行探索。安徽是试点省份之一,也是中部地区唯一的试点省份。
试点省级*教育统筹,如何确定改革重点?从哪些关键环节入手?我们认为,像安徽这样一个发展中省份,扩大省级*教育统筹权,一定要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符合安徽省情的综合改革之路。
把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作为试点工作的重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省级*教育统筹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之一。提出省级统筹,最初就是主要着眼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年来,安徽各地致力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涌现出一些享誉全国的典型,如铜陵市“均衡教育”品牌享誉全国,形成各地争相效仿的“铜陵经验”。在此次省级*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中,我省加快教育地方立法进程,省*常委会审议通过《安徽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修订)》,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完善了一系列法定标准和制度设计。我们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学校建设标准,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五年规划和省级验收办法,分年度、分县区确定建设任务。均衡不均衡,关键看师资。我们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师资编制标准,并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建立全省统一的校长教师管理*,同时实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省域内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是试点工作的另一重点。“十一五”以来,我省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相对薄弱,“短板”明显。补齐教育“短板”,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是我省省级*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目标。在学前教育方面,针对城市“入园贵”、“入园难”、农村幼教资源紧缺等突出问题,制定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上升到75.3%,比计划实施前提高25.3个百分点。在职业教育方面,重点解决长期存在的基础薄弱、缺乏办学活力等问题,选择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实验区进行重点建设,逐步辐射全省。同时,统筹省、市、县各级资源,加快皖北职业园区建设步伐,使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有了较为全面的提升。
三、几点体会
推进省级*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理顺教育管理*,在更大范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更大区域推进教育公平,在更高水平激发教育活力。回顾近年来我省教育综合改革的历程,我们的思考和体会是:
必须充分发挥省级*的独特优势。省级*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在层级上是省级*,空间上是全省,强调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而不是部门或市、县各自为战。实践证明,省级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要实现目标,必须坚持以*为主导,强化省级*的统筹功能,着力于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突破,纵深拓展。
必须强化做好“综合”文章。综合改革不是单项改革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一改革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化”改革,而是要真正解决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外部深层次矛盾的系统性改革。我们的体会是,切实做好“综合”这篇文章,整合力量,建立可行的*机制。为此,我省成立了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统筹协调、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必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改革成效被老百姓“看得见、可量化”。我省着力强化破解教育热点难点能力,如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出台实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电子教育券实施方案》,做到“钱随人走”、突破户籍、统一*,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一样就读、一样升学、一样免费,就学“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