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1 17:3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40
这涉及到我国古代相权与君权之争的问题。虽然君王想要乾纲独断、大权在握,但是也需要君王有文韬武略的能力和事必躬亲的精力,如果没有此能力,就需要设立一个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直到明朝设立的内阁制度,开始承担这种有顾问、协助之职而没有决策权的机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41
相权和君权是一对矛盾,历代君王都想*削弱相权,从秦始皇分了丞相的军权开始,到汉武帝设置内廷削夺相权,到隋唐三省六部制变单相为群相,直至明代朱元璋直接废除丞相,但政务实在是浩繁,结果皇帝即使昼夜不睡也处理不完,结果明代还是设置了内阁处理政务,结果造成了不是丞相的丞相(内阁首辅、次辅;内阁大学士)。还是取消不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41
其实丞相只是相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像唐朝也没有设丞相一职,相应权利分散到了三省,三省一把手也称相。宋朝相权的体现是参知政事,明代虽然废除了丞相一职,但却出现了内阁首辅。说白了,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像朱元璋一样事必躬亲,,这就需要一个相应的大臣来帮皇帝处理事情,所以相权只能削无法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42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同时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这就是历代皇帝既要打压相权同时还不能废除相权的原因,即使到了明清,也只是废除了丞相,但是相权依然会由内阁和军机处代替,因为皇帝一个人无法完成如此繁重的政务~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42
明代也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