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1 17: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0:42
我一般开车上下班,有一次坐地铁去开早会,差点挤不上地铁,全是90后95后横冲直撞,几乎很少看见中年人在早高峰时挤地铁。我挤在一群年轻人中间,感觉自己很另类,很不好意思。别人眼光好像在说我,你80后混得这么差?还买不起自驾车?还跟我们小鲜肉抢地铁?从此,我是尽量在早高峰、晚高峰去挤地铁,有点不好意思了。
所以,题主肯定是小鲜肉,在地铁上,在公司里,在会议上,满眼都是小年轻,除了领导之外,35岁以上的普通员工都到哪里去了?其实,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效应和“锚定”效应。自己所在的公司80后员工少,怀疑“80后是不是都出局了”,片面地认为整个职场80后都少了。其实,全球职场从宏观来说,依然是老中青三结合的。80后依然活跃在各行各业呀。
举一个例子:我刚来北京的时候,20多岁,上下班高峰坐地铁,很少见到中老年人。后来,年轻大了一些,就不愿意挤高峰地铁了,觉得一个30多岁的挤在年轻人中间,很不舒服,觉得人生很失败。我要么早上班,要么晚下班。尤其是老年人,更错开了交通高峰期,并不代表中老年人在社会上减少了。
第一,首先要区分开职场人的宏观分布和微观分布,充分认知职场人的结构化矛盾。
职场人的总体生态分布,是“五湖四海、老中青三结合”的。国内职场,从宏观分布上来看,职场人有七八亿人,依然是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60后、70后、80后、90后、95后是形成年龄梯队的。
但,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时间阶段企业之间,年龄比例是结构化的矛盾,有的企业80后占主体,有的企业是90后占主体。
估计题主所处的行业,可能是互联网、高科技、销售类、服务类的行业或企业,这些行业的特点就是队伍年轻化,年龄大的员工到了30多岁,如果没有升到管理层,大多数就转行干别的职业了。
比如,餐饮服务业,女服务员一般不过做到30岁。所以,你到宾馆所见到的服务员,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30岁的女人,要么转行去做行政、后勤、保洁、厨房工勤,要么转行去其他行业或回老家了,要么真的回家做人妇去了。
第二,各行各业的年龄结构,是受多种因素做影响的。
举一个例子:
传统的央企系统,大约有4000多万员工,地方国企也有4000多万员工,这个群体的平均年龄是超过40岁的。因为多年来,国企的老员工负担重,引进新生比例低,整个行业的平均年龄是在不断增长的。
比如,我原来所在的老国企,员工平均年龄45岁,因为十年几乎没有新引进毕业生了,没有年轻的新人补充进来,存量员工的平均年龄是逐年增长的。员工平均年龄45岁,管理层平均年龄50岁左右。
很多传统的行业或企业,由于老员工比例过大,年轻员工补充不足,新陈代谢的功能都丧失了,员工队伍没有活力,缺乏创新力,企业也就半死不活。
高层也意识到国企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年龄偏大,历史上已经有三次推进年轻化了。最近这次推进年轻化,提出用三年内,让90后进入中层班子的比例达到30%,不断优化干部的年龄结构。
但是,在新兴的行业里,整个行业的年龄就比较年轻,有的企业新星成立才三四年,就能上市。这个新兴企业,哪里有老员工啊?基本都是刚毕业的应届生。所以,题主所在的行业,可能就是这种企业,满眼都是90后,因为这种企业本身就年轻。
第三,80后甚至70后员工,到底都去哪里了?
员工成长规律,与人的成长是一样的。职业生涯,也是逐步成熟成长的。20岁左右入职,30岁左右成熟,成为管理层甚至是中层人员,40岁左右成为高层人员,50岁左右成为集团级的高层。这是大多数大企业的普遍成长规律。
但是,现在整个职场业态的底层架构,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近十年来,大众创业,数以百万级的中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尤其是创业型公司,如同星火燎原。据统计,创业型公司2年存活期不到20%,创业公司如同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小型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包括一些小生意,个体户、小超市、小商店、小摊小贩,等等,消化了80%的就业人口。传统的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体系,消化了20%的就业人口。
举一个例子:2019年毕业生已经达到了900万,同时还有3000万年轻人,通过高职、中专、大专、高中毕业后,走向职场。这些年轻人,80%进入了年轻的中小企业或创业公司,所以,造成了题主的错觉:满眼都是90后,80后很少能看到。
80后确实从中小企业或创业公司减少了,主要有三个去向:
一是转行了。比如,大量的服务员、销售业中,大量的服务员、保安、中介、推销员、广告员,都是年轻人,临时过渡几年,都是吃青春饭的,年龄偏大一点,比如,超过30岁,就干不动了。老板也不用了,自己也没脸皮再干了。都转行去了传统公司,或者做小生意去了。
二是被淘汰了。比如,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技术迭代快,对年轻人需求量大,对中年人不友好,35岁以上基本面临淘汰出局。很多人35岁的人,只能转行到传统行业。
三是辞职回家了。比如,大城市的年轻人,挣扎着做到三十岁,终于死心了,实在没有办法买房立足,很多人都回家乡谋职去了。还有很多女性,到了三十岁生育期,很多人追求性价比,预期挣几千元月薪这么累,还不如辞职回家生育呢。
总之,这个职场的生态越来越变化快,很多现象已经让人看不懂了。年轻浪潮的崛起与整个社会的老龄化,逐步形成结构性矛盾。有些行业,平均年龄逐步增大;有些行业,平均年龄在逐步减少。80后也好,70后也好,都在感受着中年危机,但是他们为了扛起家庭的重任,依然活跃在各行各业,负重前行,不曾逃离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