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属于什么类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1 20:2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32
在延安举行了《黄河大合唱》的第二次演出。这次是由作曲家冼星海本人指挥鲁迅艺术学院演出。在冼星海当天的日记中记录说,*、刘少奇等领导人前来观看了演出。乐曲结束后,*大喊了三声“好”。
《黄河大合唱》第一次在国外的演出,是1942年在缅甸曼德勒的云南会馆,由缅甸华侨战工队合唱团演出,连演了三天,由赵沨指挥,李凌任艺术指导,仍旧是光未然朗诵。
《黄河大合唱》还有几次在历史上较为重要的演出。1949年,纽约联合国大会上,由美国人演出了英文版的《黄河大合唱》,“黄河颂”一段由著名的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演唱(他因演唱音乐剧《演出船》中的“老人河”一曲而出名)。1956年,在莫斯科演出了《黄河大合唱》,由全苏交响乐团和合唱团演出,李德伦指挥,郭淑珍演唱“黄河怨”一段,我担任了艺术指导。那次郭淑珍唱中文,合唱团唱俄文。有意思的是,那次的俄文将“黄”字分成两个音节发出,“hu-ang”。1964年,日本人在神户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是用日文唱的,据说在翻译“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秧”一句时,他们还问“鬼子”是什么意思。1995年,是抗战胜利50周年。赴美定居的原*歌剧院指挥姚学言带来一个规模庞大的美国合唱团来北京演出,外国人到中国唱《黄河大合唱》这是首次。
问:您指挥过上千次《黄河大合唱》,作为冼星海的学生,能谈谈您指挥“黄河”的经历吗?
严:1940年我在重庆第一次指挥孩子剧团公演《黄河大合唱》。自我于1979年带*乐团出国演《黄河大合唱》以来,已经带队出去指挥一二百次了。新中国成立后共出去指挥了四五百次。有的是我带队出去,有的是海外请我去。我有时感到在国外演出《黄河大合唱》,观众的情绪比在国内还激动。
问:“黄河”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可以通过这部作品找到认同感。
严:是的。在过去,《黄河大合唱》的作用像号角一样,鼓舞人们去战斗,去斗争。而现在,她的作用是一种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例如有一次在旧金山,一个华人的集会上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有人对我说:“听完了‘黄河’感觉腰杆子硬了,鼓起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
在国外,来听《黄河大合唱》的华人阶层不同,地位不同,但心情是相同的。使馆的工作人员对我说:“华人分不同的团体,过去请他们来聚会要分开请,分五六批,而这次请他们来听‘黄河’只需请一次,他们可以都在一起听。”
一次在马来西亚演出《黄河大合唱》,演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7:32
《黄河船夫曲》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它采用了民歌中劳动号子的音调素材,运用动机(乐汇)式的主题贯穿发展手法和领合呼应的演唱形式,经过独具匠心的音乐创作手法,写出了动力性很强,短促有力的音乐主导动机。主导动机贯穿于第一乐章全曲之中,它经过发展和变化形成整个乐章。《黄河船夫曲》不是一首单纯的劳动号子,而是一首展示中华民族英勇搏斗的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