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和孝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1 16: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3:40
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它是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并约束自己的行为以是尊重他人的准则
礼乐文明,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导致“天下一家”整体国家观的树立。
A周代通过封邦建国,大批同姓子弟分布于全国为侯,形成政权和族权合一,宗统同时也是政统的*体系。
B王室与大多数地方首长之间多了一层同宗共祖的血缘关系,周天子既是全国诸侯之君,即最高行政首长,又是宗法体系下的最高家长,“天下一家”便成了名副其实的事实。
C,真正将万邦纳入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的*格局。从此,“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民族融合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为中华民族锻造了一种经久不衰的凝聚力。
第二,使重神转向重人的人文*意识的得以确立。
A(周公从历史变化中看到神权的不可靠,所以虽保留天命观用作王权的根据,骨子里却已深知人间事主要在人为,政权巩固主要靠“敬德”、“保民”,因而以礼治国,礼的权威实际已超过天命。
B这种重人事、疑天命的人文意识,通过整个周代礼文化的高扬,日益深入人心,为此后中国*文化始终包含着人文意识奠定了基础。
第三,导致人伦至上的社会道德观念的永驻。
A(周族得天下后化家为国,延伸宗法为国法,家教为国教,以“亲亲”引导“尊尊”,本意当然是为了驯服民众,巩固统治,然而客观上却使农业民族的朴素人伦道德得以肯定和升华。B孝长则要忠君,友弟则需和邦,爱幼则要保民,于是人伦便成了*的纲常。反过来借助于政权的倡导,原始的人伦道德更加获得全社会的崇尚。周公改制,制礼作乐,形成了一种士大夫应用人伦完善自我,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社会效劳的文化氛围,这种淳厚的世风成了华夏人文精神的重要特征。我们要在新时代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孝”观念“起源”于殷商时期,而“形成”于周代。其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殷商时期的“孝”强调的是“事鬼神”而非“事人”,其观念尚未形成,其成为“孝”观念之“事人之死”方面的起源。二是殷商时期的“孝”活动虽已出现,但这种活动是自发而非自觉的,亦未上升到观念之层面,其成为“孝”观念之“事人之生”方面的起源。而周代的“孝”不仅回到了“事人”本身,而且成为自觉的活动,标示着“孝”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