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2 15: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9:06
1993年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国有企业改革前后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的阶段,就是在传统*的框架之下,对国有企业轮番的进行*调整,目的是要给企业自主权,同时也给企业一定的自主钱,希望他们能够增强市场活力。党的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面临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就是公有制国有经济和市场*能不能结合,怎么结合。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来一个新的思路,改变用*调整的办法来搞活企业,而是转向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后,经历了大体十年,不断的理清关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的思路,到现在为止应该说大体上理清了。这样国有企业改革就由原来传统的思路转向了一个新的思路,这个转变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点,就是由着重搞好国有经济,国有企业,转向进一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束缚。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基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使他们各自发挥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国家关注的重点是把经济总量做大。第二个思路的转变就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主要是靠控制力。由着眼于搞好一户一户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转向注重国有资本的分布和值的提高,通过对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对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使国有资本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发挥民营资本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少数。第三个思路转变,就是以轮番的*优惠作为搞好企业的主要手段,转向消除所有制歧视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人员和资本的可流动机制,使优势企业的发展有广阔的空间。竞争失败企业的退出有通道。再有一个通道通过*直接干预搞好国有企业,转向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关系,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经营权分离。这个思路理清转变大体上花了十年,尽管国有企业近期的状况有明显的好转,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远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