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2 17:2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31
雍正写《大义觉迷录》,其实也是受到了康熙执政手段的影响。
自古以来都是武将打天下,文官治天下。治理一个国家是需要行政人才的,如果把这些人才拒绝在朝廷之外,那这个政权是不长久的。
雍正为什么要写《大义觉迷录》?因为他想要那些大明读书人来为朝廷服务,如果那些人不愿意来,雍正也希望他们不要添乱!
康熙在位时,当时的读书人不认可这个政权不说,并且还时时刻刻地想推而翻之!但现实是,康熙还不得不去求他们出来做官,因为那么大的国家,那么大的土地面积,离开了读书人的效力,肯定是治理不好的。康熙第一次开科举时,应者廖廖无几,并且这些读书人来了,也不好好做题,他们在考卷上乱写乱画,甚至有的人还在上面写诗骂康熙、骂清廷。有人劝康熙把这几百人都斩首示众,但康熙没有同意,并且他给这些人都封了官,谁骂得越狠,就封得越高。抛开个人的历史感情因素,不得不说,康熙的这一手,实在是太漂亮了,简直是神来之笔!
明朝灭亡,有诸多因素,大明的读书人怨天怨地,怨恨这些投降的逆臣,康熙这么做,一下子就把他们心中的那一口怨气给泄掉了。
康熙的做法,让读书人认为,至少这些满族人也是知道“孔孟之道”的。当然,也是有一些人认可,有一些人坚决不认可。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大义觉迷录》就是讲这个“华夷之辩”的,它出现在雍正的手上,并不奇怪!
雍正上位后,他是千方百计地想要融入这个中国啊,因为只有彻彻底底的融入,这个政权才会长久。
满族人不多,就几十万,然而想要统治一个上亿人口的大国,就必须得融入,如果还时时刻刻地站在这上亿人口的对立面,保不准哪一天就变成了民贼,自古以来,民贼都是灰飞烟灭的下场啊!
于是,雍正开始发起变革,他一方面打击满清皇室贵族到处跑马圈地的傻子行为;一方面大力提拔重用张廷玉、李卫这些汉臣;一方面又要整顿吏治,打击贪腐;一方面又要打击豪族劣绅,增加自耕农。
变革一起,天下风起云涌,雍正的的一系列行为,同时也伤害到了大明的读书人,因为大明的读书人,就是地主乡绅的代表人物。
于是,民间开始出现了“华夷之辩”,有些人是真正地反对满清,有些人则是利“华夷之辩”为来作为武器,攻击雍正的变革行为。
为了顺推行变革,雍正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在这一本书中,雍正详细地告诉天下人三件事情,并且和他们讨论:
其一:不论华夷,天下惟有德者能居之!其二:明亡于闯贼,大清得天下,并非是篡夺行为!
其三:明*昏乱,清*仁厚,所以,清取代明,实乃天理!
《大义觉迷录》,是洗白,但不是越描越黑,而是雍正给了这些读书人讨论的空间和权利。大家要知道,“可以讨论”和“连讨论的余地都没有”是两码事。
就像我们平常上下班一样。因为公司里的气氛太过于压抑,条条框框太过于严格,但下班一喝个小酒,在背后骂上几句,这心里的怨气也就散了。但如果是连讨论的余地都没有,在这种高压状态下了,怨气反而会深深地埋进心底,保不准有爆发的那一天。
《大义觉迷录》,缓和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同时也给了雍正变革的时间。在雍正、张廷玉,李卫等人的努力下,变革终于形成了大势,最终不可逆转。
贪官污吏被下马,国库越来越充足,底层的奴隶被释放,自耕农集团越加壮大。雍正自信地抛开祖制,大踏步地向前跨进,带领着满清慢慢地融入了中国。
在清朝十二帝当中,也只有雍正才能真正地、自信地称自己为中国皇帝,其余地只能称为“满人皇帝”了。因为雍正抛开了满汉大防,重用汉臣,《大义觉迷录》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出来的。
雍正死的时候,留下了一个8000万两白银的国库和一个根基夯实牢固的国家。但乾隆上位之后,他反抱祖制,重提满汉大防,把张廷玉、李卫等人贬出了朝廷。
于是,清朝也就开始江河日下了,《大义觉迷录》也从此被乾隆列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31
因为雍正想给后世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想要史书多给自己写一些好的方面。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32
因为没有皇帝,想背着骂名死去。所以说雍正想利用这样的行为来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名气。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1:33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雍正想要自己做出的事情被后人熟知,从而去流传千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