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对无形资产的计价带来了什么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2 13:4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4:43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国际金融风暴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明年可能会更加的深化,宏观经济要稳住大局,不至于出现金融市场崩盘,或者是企业倒闭,这两大危机。(他)警告,内地的房地产泡沫危险性,进一步的加剧。
解说:半年世界的金融风暴,中国的经济是否会(因其)特有的防火墙而置之度外,吴敬琏持不同态度,他评价影响将是严峻的,因为中国不是在这个体系之外,而是在体系之中,既是体系的得益者,又集中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美国用美元向全世界借钱,这一点中国是世界第一。
吴敬琏:它的后市影响,应该说恐怕在对中国来说,明年可能要更加深化,这是我们的实体经济部分。
如果这个泛滥,泡沫太大,出现了崩盘,它一瞬间就变成流动性不足,我们还没有出现,所以我们还是要尽力的用这个,货币*和财政*打败,让它不到那个"临界点",不出现这种极剧的一下萎缩。
解说:不过最让他担忧的,还是未来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会进一步连带银行体系。
吴敬琏:我们这个证券市场的这个泡沫空气,虽然损失很大。但是这个空气它,似乎这个问题并不是太大,并不是太大。但是这个房地产市场,是个危险点,是个危险点,泡沫越大它崩溃的可能性越大,而且造成的冲击会越大。
目前的中国改革,还处在大关期,而未来在这个时候,防止世界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到中国的实体经济,*需要加快用改革来破除制度性障碍,及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凤凰卫视)
金融危机波及发展中国家 全球衰退中国难独善其身
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猛增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1.9万亿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仍旧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三季度外汇储备月均增加达到320亿美元,高于市场普遍预期。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仍然保持着较强的出口竞争力,顺差继续走高;同时也表明,在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正在成为相对安全的投资领域。
专家认为,在当前全球金融风险加剧之时,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对应对危机将更具抵御能力。不过,从长期看,巨额外汇储备也会对一国金融平稳运行带来不确定因素。
经济学家余永定表示,由于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部分是美元资产,金融危机会对我国外汇储备收益带来一定影响。从短期来看,我国很难通过减持美元资产来规避美元贬值以及美元资产违约率上升的风险,"因为这将有可能导致尚未减持美元资产的市场价值下降"。
金融危机亚洲涉水多深?
纵观亚洲
资本市场或遭沉重打击
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在其报告中分析称,尽管美国*不断采取救市措施,但金融市场仍然急剧恶化,这预示着一个深度的衰退。在过去10年中,亚洲的外部盈余伴随着美国的赤字,亚洲的出口增长伴随着美国的消费繁荣,如今,亚洲经济和市场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今年来股市资本净流出超150亿美元
他指出,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主要工业国家步入衰退意味着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将大幅放缓,尽管大部分国家不会出现负增长。而且,由于全球避险意识的增强和对风险资产的清算,亚洲国家的外部资本流动可能出现突然的停止或反向流出,亚洲资产市场可能经历更沉重的打击。2007年,亚洲股市的资本净流入为160亿美元,今年来,亚洲股市资本净流出已超过150亿美元,这使得亚洲股市急剧下跌。同时,亚洲货币也正在经历打击,与一年前相比,韩元兑美元贬值31%,印度卢比贬值18%。人民币由于早期较快的升值而保持了10%的升值幅度。
黄益平指出,目前,亚洲国家面临的最迫切的风险是流动性问题,在西方主要国家之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印度央行也放松银根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不可能使亚洲经济避免流动性风险,亚洲的外部资金面临忽然停止或者反向流动的风险。
新兴国家货币贬值将加速资本外逃
国际第二大的评级机构穆迪经济网的高级经济学家AaronSmith表示,新兴市场已开始受到金融风暴的威胁。因为全球衰退的风险加大,金融资本正在逃出新兴市场。相应的资产价格的下跌和金融形势的紧张都在使这些国家的国内需求放慢。
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急剧下跌也要引起关注。金融危机当前,一国货币的贬值会令其央行由于畏惧通胀而不愿意降息,这会令已经紧张的金融借贷市场难以得到流动性,从而妨碍货币*的制定执行。而且贬值的一国货币会加速其资本的外逃。所以,目前韩国已开始卖出美元以支撑本国货币。
"受伤"几何取决于信心的不确定性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执行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对亚洲能造成多大的影响,鲜有人能真正知道。因为目前这场金融危机的杀伤力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信心的不确定性。这好比在电影院里的一处发生了一起火灾,结果人人都拼命往外跑,人踩人,这才是大规模伤亡的最大原因。
标准普尔主权分析师陈锦荣表示:"在1997年遭遇金融危机冲击10余年后,亚太地区再度受到全球市场大幅波动的影响。但这一次的风暴中心更远,而且亚太地区的发展保证其能够更有效地抵御冲击。"但陈锦荣表示:"如果全球金融市场的混乱之势未能很快平息,则亚太地区将面临其所带来的冲击。该地区可能很快结束目前相对稳定的态势。"(广州日报)
流动性悖论折射经济趋冷:M2三年新低,外汇储备再创新高
一边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创新低,一边是外汇储备再创新高,央行昨天公布的这两组传统上均被视作流动性指标的数据如此相悖,对中国经济过冷的担心随之再起。
央行昨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比上月末下降0.71%,为15.29%,明显低于16%的市场预期,更创下2005年5月以来新低;与此同时,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速也继续下降了2.05个百分点,跌至9.43%。
简单地理解,狭义货币指的是在社会上流通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等,而广义货币则是在狭义货币的基础上再增加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等。有专家指出,M1和M2数据的双降充分说明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正在恶化,我国宏观经济活跃度有所下降。
同样是在昨日,央行还公布了我国的最新外汇储备数据。截至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0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我国美元外汇储备持有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
经济趋冷之忧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M2余额为45.29万亿元,M1余额为15.57万亿元,均出现了明显下降。
由于M1往往意味着社会上流通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等,所以出现明显下降并不让人惊奇。
但M2数据的下降却让人颇为不解。显见的事实是,9月15日央行曾为部分金融机构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释放出了约2000亿元的流动性。
而昨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9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48%,比上月末上升0.19个百分点。当月新增贷款3745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1030亿元和910亿元。
对此,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说,央行往外释放流动性,银行往外贷款,可M2数据却变少了,"唯一的可能就是,企业贷了钱并没有进一步投入到下一步的生产活动中。我国经济活力正在减弱。"
降息预期再起
不过,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的看法是,货币供应量的数据下降较快说明前期紧缩的货币*效果仍在显现,"因货币*放松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估计10月份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不会这么低。"
高盛称,9月份的货币供应量数据显示中国的金融状况依然紧张。高盛补充说,由于通货膨胀压力缓解、内部及外部需求较为疲软,当局将在未来几个季度进一步放松货币*,预计央行在2009年年底前将再减息120-170个基点,同时还将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自9月中旬以来,央行已经两次下调贷款利率,一次下调存款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鉴于经济有趋冷趋势,鲁政委预计今年央行至少会再降一次息,如果经济亟须刺激措施,会有第二次降息,年底前会降2-3次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将会解冻一部分定向央票,这将是央行鼓励银行多放贷以支持经济增长的信号。预计央行明年将不会再提信贷额度。
热钱或流出
根据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截至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90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而尽管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今年1-9月,我国外汇储备仍增加了3773亿美元,同比多增了100亿美元。三季度外汇储备月均增加达到320亿美元,高于市场普遍预期。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它代表一个国家的国际清偿力。
专家认为,在当前全球金融风险加剧之时,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对应对危机将更具抵御能力。不过,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元资产,鉴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尚未可知,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可进行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币种和期限的相应调整。
经济学家余永定认为,如今已不应再留恋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中国必须加速经济增长方式、增长战略的调整,坚决把经济增长的动力尽快转移到内需上来。
针对昨日的数据,也有专家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我国宏观经济指标并不尽如人意,国际热钱极有可能正在流出。
显见的事实是,前日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刚刚披露,9月份我国外贸顺差高达293亿美元。但央行数据却显示,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同比少增36亿美元。
"9月份外汇储备中不可解释的部分大约为-145亿美元,由此可见热钱流入已经趋缓。"交通银行研究部研究员鄂永健称。
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经济分析师BEN SIMPFENDORFER也赞同这样的观点。他指出,外汇储备增长温和放缓可能是由于热钱流入有所减弱,"资本流向开始反转。"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近日的表态是,将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适时适度把握*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东方早报)
中国维持外储存量美元资产的稳定就是对美最大支持
即使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我国从外汇储备存量中也拿不出现钱来买--将持有的其他美元资产卖了,买新的国债,则没有意义;将非美元资产卖出,购买美元资产,那更是飞蛾扑火。就外汇储备存量而言,中国维持其中美元资产存量的稳定,就是对美国最大的支持
从本质上看,直接投资美国金融资产,与购买美国国债由美国*去救助华尔街,都是对美国救市行动的支持,只不过后者有美国*的信用背书,风险较低而已。关键还是我们自身对金融资产、金融机构的管理能力不足
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我国境外资产会有多大损失?中国有*力"与美国携手救市"?这些问题被市场讨论颇多,值得我们更全面地加以考察。
金融动荡会否造成我国境外金融资产的巨大损失
我国对外金融投资起步较晚,监管当局对机构的境外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存在*,投资集中在高安全性、高流动性、低盈利性的产品上。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分类,我国在国外资产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四类。其中,直接投资以实物资产为主,不体现为美元资产,可能因金融动荡受损的主要是后三类投资。
美国国债是安全性最高的投资产品。根据美国财政部7月公布的数据,中国共持有美国国债5187亿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债券3760亿美元,这其中商业性机构、外汇储备及中投公司分别持有的规模不详。目前,美国国债总规模对GDP的比例显著低于安全限,同时也低于其历史上的最高比例。次贷危机以来,随着市场对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重视,国债价格不仅没有下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有所回升。"两房"债券方面,由于美国*接手,相关产品的违约风险大大下降,债券类资产投资者的权益基本能够得到保全。
在股本投资领域,受到证券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估计今年以来的损失率大约在30%(按照今年以来全球主要股市下跌情况估计)。以189亿美元投资总规模计算,损失金额约为60亿美元--远远低于投资境内A股市场可能遭受的损失。
债务证券的损失状况难以估计。在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及衍生产品方面,目前公布的数据是:建行持有1.91亿美元、工行1.52亿美元、中行1.29亿美元、中信银行0.76亿美元、招行和交行各0.7亿美元、兴业银行0.34亿美元。市场认为,此类债券及产品的损失率约为40%,因此各行合计损失大约为2.6亿美元,有关银行已经拨备准备金。
其他投资方面,估计损失不大。
综合国际清算银行及相关机构的估算,在次贷危机到目前为止造成的全球金融机构总损失中,大约40%为欧洲的金融机构承担,40%为美国的金融机构承担,其余20%左右为其他经济体的金融机构承担。如果最终损失以万亿美元计算,欧美之外经济体金融机构承担的损失合计大约在2000亿美元,其中,日本、中东等的损失规模应该超过我国。
什么才是外储中美元资产的损失
关于外汇储备的损失问题,需要作以下澄清。
一是不能将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简单理解为外汇储备的损失。各国财政或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是*的基本职能,其基本做法就是逆市操作,平抑市场。
众所周知,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是经济增长、财富积累的结果,同时也与全球经济失衡、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国内储蓄过剩、鼓励出口及FDI的*、结售汇制度、热钱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干预外汇市场,控制人民币升值的进程,获得收益是维持出口、拉动增长和就业。而代价就是,在渐进升值过程中,*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了本币负债小于外币资产的账面亏损。在长期升值预期下,*银行通过结汇大量持有外汇储备,相当于代替居民和企业承担了汇率损失。从国家角度,最终需要比较的是账面亏损,与出口对增长与就业的贡献,孰重孰轻。
二是美元对欧元的贬值,只是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的损失。欧元升值情况下,与持有美元相比,持有欧元固然能够获得汇率升值的收益,但是大规模的资产组合不能简单按照套利原则运作。储备管理当局必须考虑多种因素(贸易结算货币、境外投资资产的可获得性等)决定币种构成,汇率只是众多因素之一。除了美国国债外,市场上很难有具有可比性的非美元投资产品作为替代。再者,市场千变万化,2008年5月,欧元最高升值到一欧元兑换1.61美元,但随后开始贬值,目前对美元汇率已经低于1.4。
三是短期账面损失与长期持有获得最终收益是两个概念。美国国债和"两房"债券的市场价格随利率等市场因素波动很大,但如果长期持有,只按照票面利率最终取得本息,则不必考虑短期波动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四是真正决定外汇储备损失的是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原油价格暴涨后,假如用美元外汇储备资产购买石油确实发生了损失,但应从一篮子商品的角度考虑问题。石油价格与前一阶段的峰值相比已经下跌了40%。假如目前用外汇储备在美国购买房产,与此前相比,则不仅没有损失,等量货币还可购得更多的实物量。用美元在美国购买商品或者资产,既不涉及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也与对欧元汇率无关,只与美元的通胀率有关。从根本上讲,只要美元保持实际利率为正,持有美元资产就没有发生损失。
因此,美联储遵守货币纪律,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此外,美国还应降低对中国在美非金融直接投资的种种*。
中国有*力"与美国携手救市"
次贷危机并非美国的末日。金融动荡即使最终酿成实体经济危机,二者的爆发时间点、持续时期、影响程度上也都将有所不同。美国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也有目共睹。面对美国的金融动荡,我们应立足自身,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在双边关系方面,应通过适当方式彼此关照,维护共同利益。面对美国的麻烦,一方面绝不能设想将国家数十年来的发展做赌注,抛出美元储备,火中取栗;另一方面,也不能妄自托大,去想什么"帮助美国摆脱金融危机"。
当前,不存在动用外汇储备存量充当"白衣骑士""拉美国一把"的可能。我国外汇储备存量应该根据需要安排了资产头寸,不大可能有大量的银行存款。因此,即使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我国从外汇储备存量中也拿不出现钱来买--将持有的其他美元资产卖了,买新的国债,则没有意义;将非美元资产卖出,购买美元资产,那更是飞蛾扑火。就外汇储备存量而言,中国维持其中美元资产存量的稳定,就是对美国最大的支持。
而乘机收购美国金融资产和机构的想法,也很不现实。近期有观点认为,美国之所以选择在目前时点推出7000亿美元方案,是因为市场已经见底。对此,我们不是很了解情况,无法推断。能够明确的是,收购金融资产、作为财务投资者投资一些金融机构的股权,与兼并收购金融机构是两个概念。如果市场确实见底,那可以选择收购一些金融资产。但金融机构不能轻易去兼并收购。我们与美国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美国是金融体系过度发育,金融创新远远超出金融管制;我国是金融体系发育滞后,金融创新不足,金融监管僵化。金融机构的价值主要是无形资产,我们不具备整合运用这些金融无形资产的能力,国际金融界也不容易接受我们对那些百年老店的嫁接。
如果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股价超跌,遭遇恶意收购,我们倒是可以考虑参照近期明确的汇金在境内资本市场的*和做法,通过中投公司组织收购部分股份。
从本质上看,直接投资美国金融资产,与购买美国国债由美国*去救助华尔街,都是对美国救市行动的支持,只不过后者有美国*的信用背书,风险较低而已。关键还是我们自身对金融资产、金融机构的管理能力不足。
外汇储备增量部分是否继续回流美国,尚待进一步研究。美国希望看到的也许是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量部分继续用于对美投资。但这种投资的规模,取决于我国能否继续从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获得顺差。统计分析表明,人民币是否继续升值、国内与出口有关的成本是否继续上升等因素,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解释度只有20%,美国等国家的经济景气程度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解释度接近80%。如此,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循环:中国能否救助美国,取决于美国经济能够正常增长,中国能否继续从美国挣得顺差--美国经济能否正常增长,取决于救市方案能否顺利实施--救市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又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等国家能否救助美国。
外汇市场是否孕育着新的风暴
目前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次贷危机从根本上打击了市场对美元资产以及美元的信心,但金融动荡却没有在美元汇率水平上有所反映。与上半年相比,美元对欧元有相当幅度的升值;下半年以来,日元对美元的汇率相对稳定;7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速度明显放缓。
美元目前的反弹缺乏稳固的基础。市场估计,虽然美国推出了规模庞大的救市方案,但年底及明年,美国经济仍可能大幅减速,甚至出现衰退。从1929年的大危机看,放弃金本位,以邻为壑,竞争性贬值是各国最后的法宝。当前,金本位已经不存在,替代金本位的恶性通胀,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货币纪律所约束。如果未来没有强有力的国际协调,美欧之间可能出现竞争性贬值的局面,届时,美元对欧元等西方货币汇率将围绕某一中间价格水平大幅振荡,同时,欧元和美元等西方货币对日元、人民币等亚洲货币将集体贬值。近期,西方国家*银行同步减息及相关暗示,似乎已经拉响了外汇市场波动的前奏。
人民币又要面对新的权衡:是对美元保持"基本稳定",还是对欧元保持"基本稳定"?是加速升值,"脱钩",还是控制升值进程,接受外汇储备急速膨胀的局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4:43
无形资产受到的影响是很大的 尤其是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已经影响到它的业绩
至于其他的投资品种,更是不用说 股票缩水严重 全球财富蒸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4:44
嗯,除了企业信誉受损,还包括企业股票市值等也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