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2 13:3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2:59
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也就是一个过渡区,过渡区有时表征出来的特性是很特殊的,例如: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所以说过渡区也是会有厚度的。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通过人工源地震深部探测方法,研究了地壳与上地幔比较精细的结构,发现有些地区的莫霍洛维奇间断面结构比较复杂,一级间断面只是其中一种可能的情况。
比较普遍的解释是,莫霍洛维奇间断面是一个总厚度为数千米的过渡带,带内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加,即为一速度正梯度层,或者是由若干个速度逐渐增大的均匀薄层组成的层面。
特征
莫霍洛维奇间断面这一层的岩浆可以流动,*在这些岩浆上面非常缓慢地朝着某个方向移动,这就是板块漂移。岩浆的温度大约在1100℃,岩浆喷发出地表形成熔岩,熔岩冷却后又固化变成岩石,这个过程不断继续,熔岩不断冷却便形成了火山。
莫霍洛维奇间断面的深度各地不同,一般大洋较浅,为5~15千米:大西洋和印度洋为10~15千米;太平洋*部分只有5千米;岛弧地区为20~30千米。*一般深为30~40千米,高山地区最深,在中国*高原及天山地区深达60~80千米。
莫霍洛维奇间断面是一个地震波的强反射面,在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测深记录图上都能观测到很强的反射纵波和反射横波,一般还能观测到到莫霍洛维奇间断面下方的折射纵波。运用这些信息,能反演界面的结构。
早期用天然地震资料研究得到的莫霍洛维奇间断面是一个简单的一级间断面,即地震波传播速度在界面两侧发生突变的间断面。
莫霍洛维奇间断面同时也是岩石性质的分界面。地震学观测和实验室岩石样品的高温高压测试结果已经证明,莫霍洛维奇间断面上方下地壳主要由基性麻粒岩组成,而上地幔的成分是以橄榄石为主的超基性地幔岩或榴辉岩以及二辉橄榄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3:00
地壳厚度是17km,这是全球地壳的平均厚度。 莫霍面是地下33km ,这指的是在*上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地球上莫霍界面最深的地方在青藏高原区,约有60——70千米深,地球上莫霍界面最浅的地方在海洋中,只有5——6千米深。一个界面不会有多大厚度的。追问地球上莫霍界面最深的地方在青藏高原区,约有60——70千米深, 那么 地壳是不是也厚60-70 是不是 我说的 17是全球的平均 33是*的平均所以有差值??追答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壳最厚的地方。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莫霍界面深度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3:00
莫霍面是前南斯拉夫的莫霍洛维奇发现的,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从7.0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4.2km/s突然增至4.4km/s。它的出现的深度在*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平均深度为17km,所以你说的地下33km是*之下平均深度,而17km是全球平均深度。当然考虑作为一个物质状态过渡区它还是应该有厚度的,但没有你说的这两个差值这么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3:01
1、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地震波波速突然加速的地方,由地震波波速变化得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3:01
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也就是一个过渡区嘛,过渡区有时表征出来的特性是很特殊的,例如: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所以说过渡区也是会有厚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