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2 06:1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2:24
始建于公元1368年的明朝似乎是当代人们颇爱讨论的朝代之一。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石悦(笔名“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高阳的《安乐堂》,以及电视剧《女医·明妃传》都是讲述明朝历史的通俗化作品,也都受到了市场大众的热烈追捧。在历时276年的大明帝国历史中,有这样一位皇帝,他:
8岁继位,但宠信宦官;
22岁御驾亲征,却不幸被瓦剌人(蒙古人)俘虏;
被俘后施展神秘个人魅力,征服敌人,最终被“无附加条件”送回国内;
归国后成为太上皇,被软禁在深宫偏殿;
七年之后被臣子推举复辟;
复辟后痛定思痛,仁慈治国,但却因诛杀“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而被记上一道黑历史。
没错,他就是:
明英宗朱祁镇。
“听信佞臣,战败被俘”的前半生
公元1449年7月,时年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老师王振的鼓动下,效仿父亲,御驾亲征。王振原为乡村教书先生,后净身入宫,因略有文化,受到朱祁镇父亲明宣宗的赏识,被指派为太子启蒙老师。朱祁镇自幼与王振为伴,受其所教,对其言听计从,极为宠信。
御驾亲征前,朱祁镇立两岁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命异母弟朱祁钰监国,然后集结了号称50万的大军,热血沸腾,浩浩荡荡,从京师出发。
到了8月,行军至大同,前线军队被勇猛无比的瓦剌人首领也先率部击退。再加上粮草辎重供应不足,军心涣散,朱祁镇决定撤退。关于撤退路线选择上,朱祁镇犯了不实事求是、轻信谗言的错误,为帮助王振实现“衣锦还乡”的愿望,他命令军队改道从河北蔚州(王振故乡)撤退。
之后撤军过程中因等候1000多辆辎重车,错误选择土木堡这个地势不利、无泉缺水的地方为扎营基地,导致被也先的军队围困,明朝军队损失惨重,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只不过,“多”方是明朝军队。
释放魅力,在敌营建立“粉丝团”
1449年8月的紫禁城一片灰暗,22岁的青年天子朱祁镇不幸蒙尘。
这时的瓦剌部族,则是一片欢腾。地处蛮荒的瓦剌人不仅抢到了明朝的大批财宝物资,还抓获了大明帝国最有权势的人——朱祁镇。
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朱祁镇*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朱祁镇生活动荡,但却自具风度,身体落魄但精神并未落魄。他对敌从容,也先竟也不敢轻举妄动。
青年帝王朱祁镇是个有魅力的人。朱祁镇生下来四个月即被立为太子,唯一的弟弟朱祁钰的生母原为因叛乱被杀的汉王朱高煦府上女眷,因明宣宗的一见钟情而被赦罪。兄弟双方力量悬殊,对朱祁镇的太子生涯并不能构成威胁。在母亲孙皇后的庇护下,朱祁镇在紫禁城中安安稳稳度过了童年,成长为一个自带光环、有文化、有风度、能说会道的人。
面对荒蛮的瓦剌人民,朱祁镇不时释放个人魅力,在敌营中拥有极好的人缘,成功征服也先及也先部属,因此在一年的颠沛生活中未过多遭受不良待遇。
也先甚至提出将妹妹嫁给朱祁镇。朱祁镇过生日时,也先“进黄蟒龙貂鼠皮袄”。
而朱祁镇不时与瓦剌人进行思想文化互动,成功将也先派来负责监视朱祁镇的瓦剌人纳入粉丝团,后来连先弟弟伯颜帖木儿也加入了朱祁镇粉丝团。
朱祁镇、伯颜帖木儿成为很好的朋友,朱祁镇复辟之后,瓦剌内乱,伯颜帖木儿被杀,朱祁镇派人将伯颜帖木儿家人接到明朝进行安顿。
七年幽禁,以生孩子作为主要事业
1450年,也先终于决定将朱祁镇送回明朝,而这时的也先、伯颜帖木儿等人竟与朱祁镇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离别之时执手相看泪眼,难舍难分。
此时已改元景泰的弟弟朱祁钰虽然对哥哥朱祁镇的归来不情不愿,但拗不过明朝文武大臣的道德说辞。朱祁镇回归后被尊为太上皇,安置在紫禁城一隅。
七年时间里,朱祁镇行动受限,生孩子就成了他的主要事业。这期间,他共生了三子六女。反观弟弟朱祁钰,孕育后代的能力大不如他,二十多岁的年龄,却只有一个儿子,还在四岁半时病死了。
七年间,弟弟朱祁钰并未采取实质性的加害措施,这一方面与朱祁钰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能够说明朱祁钰年少时并未受到哥哥的过分压迫,以至于在这个时候仍够能心存兄弟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2:25
是亲兄弟,年轻时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但是后来为了王妃和女人却反目成仇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2:25
一开始二人的关系还是很好的,后来越来越不好,两人是亲兄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2:26
他们关系比较复杂,毕竟生在帝王家,肯定不会像平常百姓家的兄弟那么亲密。他俩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