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有哪些爱鸟人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2 16:0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8:26
王羲之喜欢养鹅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623713.html?si=5
“好鹤亡国”是因为卫懿公玩鹤丧志,误国误民
古诗云:好鸟枝头亦朋友。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人类的朋友,它们以虫为食,为民除害,又以清脆嘹亮、悦耳动听的歌声,点缀和丰富人类生活,陶冶人们情操。
尤其是在草木青翠、百花怒放的春天,鸟儿更是“婉转弄芳辰”的天使,十分可爱,细察古今名人,没有不爱鸟的。
据《史记》记载,商朝的开国君主汤,对鸟倍加爱护。有一次,他在野外见有人在树林四周张网、捕鸟,立即上前制止,并命令那人撒网,让鸟儿快快飞走。人们赞扬汤的美德,连禽兽都能受其恩泽。
唐代白居易,一生写过许多爱鸟护鸟的诗。他在一首诗中,深情的写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杜甫在他的《咏鸟诗》中涉及到几十种鸟,他对鸬鹚情有独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他写道:“门外鸬鹚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北宋苏东坡,毕生热爱花木,珍惜禽鸟。有位朋友送来一对笼养鸟,鸟儿在笼中飞上飞下,发出啁啁细语,十分可爱。
但苏东坡牢记母亲所说“鸟在林而乐,离群则悲”的教导,还是忍痛割爱,将它们放归大自然,并诗赠朋友一首:“终日锁筠笼,回头异翠茸;谁知声哗哗,亦自意重重。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故巢安是恋,鹰隼岂能容。”
清代郑板桥也反对笼中囚鸟。他在给堂弟的信中写道:“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他主张爱鸟有道,要给鸟一个广阔而快乐的家园:“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点明了鸟类与森林的相互依存关系。
现代名人也有爱鸟“情结”,林语堂认为:“孔雀、鹦鹉、云雀和金丝雀,唱着不可摹拟的歌儿,宇宙间没有一样东西比此更好。”
梁实秋不独是喜欢听鸟婉转的歌喉,也爱鸟的形体,他认为世界上的动物数鸟最俊俏,他的小品文《鸟》,表达出对鸟的简洁浓烈的爱恋。
秦牧最喜爱百灵鸟(云雀),他在《南国鸟节》一文中写道:“它们真是出色的歌唱家,叫得那么美妙、神奇,有时竟唱出一串长长的颤音,让人获得高度的美的享受。”
鸟是人类的良朋益友,地球是人类与鸟儿共同的家园。据统计,世界上共有九千多种鸟。可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原始森林乱砍乱伐,使小鸟失去家园,目前已有一千多种濒临灭绝。
灭绝一种鸟类,我们就失去了大自然所赋于的一笔宝贵财富,呵护小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鸟类,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平衡,更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晋朝著名诗人陶渊明,不仅爱菊,而且爱鸟。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南山的田园诗人,以自己需要住房之切,深深体会到鸟儿也应有个安居之地。于是,陶渊明便亲自动手,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起树来,让鸟儿成为自己的“芳邻”。陶渊明还写了一首五言诗:“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这说明只要人们与鸟为友,就能有一个“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常在耳东西”的幽美环境。
爱鸟慈母心
北宋翰林学士苏东坡,平生热爱花木,珍惜禽鸟。在他那坎坷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少护花爱鸟的佳话。
一年,苏氏父子三人南行出川回京,舟行川江,涪州旧友送给苏东坡一只山湖名鸟。那珍禽红颌蓝脯,目光熠熠,异常秀丽,东坡爱不释手。欲留,恐它离群悲鸣。欲放,又怕它落入恶鸟之口,于是感叹而赋:“终日锁筠笼,回头惜翠茸。谁知声哗哗,亦自意重重。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故巢安足恋,鹰隼岂能容。”爱鸟之心跃然纸上。最后,还是把那可爱的小鸟放归林中去了。
苏学士爱鸟,出自良母自小的教诲。苏母程氏生性贤淑,秉性慈祥善良。她常对儿女们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正是由于不忘母亲的谆谆教诲,苏东坡才深知“欲观好花莫折枝,欲玩珍禽勿笼囚”的道理,成了一位爱鸟之士。
寄言劝胞弟
清朝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曾在山东潍县当过县令。一年春天,他听说其弟在家用竹笼养画眉鸟,很是不安,于是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为了图自己之欢悦,将可怜之小画眉囚在牢笼中,太不合情理!自古文人雅士无不爱惜珍禽异鸟,他们懂得养鸟之道——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成为鸟国鸟家。黎明时,听一片啁啾,披衣而起,引来百鸟扬�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接,这岂能是你那一笼一羽之“乐”所能比的呢?“郑板桥并在信末抄录了欧阳修的一首题为《画眉》的诗。诗云: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叫,不及林间自在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8:27
唐太宗啊,一次魏征看见唐太宗玩鸟,愣是装傻,*的太宗吧鸟闷死在袖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