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2 16: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0:15
三峡地区广泛发育有层状地貌, 本身就是地壳大面积隆升的产物, 发育有*夷平面和五级阶地以及与之对应的层状溶洞。
从前人所作的长江干流阶地位相图以及五级阶地的对比分析表明, 虽然目前各级阶地最高位置在巫山处(图3-31(a)), 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长江干流阶地位相图存在明显不均衡性, 表现为奉节-巫山处阶地的抬升主要取决于一级阶地的抬升幅度, 即一级阶地的抬升幅度是以奉节、 巫山为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小。
针对这种不均衡性, 在假设长江干流河谷纵剖面形态相对不变的前提下, 也就是长江河谷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的情况下, 采取类似构造发育史的研究方法, 进行阶地发育史研究(图3-31), 表明万州、 奉节为阶地发展变化的拐点, 万州以西早期形成的高阶地间距大, 时代越新, 间距逐渐减小, 表明地壳上升的速率在减慢, 上升的速率相对稳定; 万州以东特别是奉节-巴东段阶地间距随时代的变新具有加大的趋势, 表明地壳上升的速率在增大, 上升的速率是不均衡的, 同时在一级阶地形成前奉节-巫山处并不是阶地发育的最高点, 后期一级阶地的隆升是以奉节-巫山为中心发展的。 这种变化反应了新构造运动的多中心式天平翘倾掀斜的发展规律, 决定了长江干流库岸坡体演化应具有分段性特点, 表明三峡地区(奉节以东地区)的坡体的形成与一级阶地的形成时间相对应, 同时岸坡的坡度一般在30°~50°之间, 具有较陡的特点。
三峡地区分布有*夷平面: 鄂西期夷平面、 山原期夷平面、 云梦期夷平面。
鄂西期夷平面分布于海拔1300~2000m间, 形成时间为渐新世到中新世期间; 山原期夷平面分布于海拔800~1200m间, 与鄂西期夷平面常以陡坡形式过度, 形成时间为上新世末—早更新世; 云梦期夷平面分布于海拔500~600m间, 形成时间为中更新世, 与五级阶地的形成时间相一致。
鄂西期夷平面形成的初期, 研究区自西向东存在明显的坡度, 既存在原始倾斜, 山原期、 云梦期夷平面在三峡地区内变化不大, 向西、 向东则变化显著甚至与前级夷平面重合, 同样表明研究区的新构造运动存在不均匀性。
坡体经过一系列重力作用后, 从高而陡的不稳定坡逐渐演化成低而缓的稳定坡, 由垂向运动为主体的崩塌逐渐转变为以水平运动为主体的滑坡。就坡体的演化过程来说,存在两种观点: 平行下降说、平行后退说(图3-32)。平行下降说的特点是坡体在演化过程中, 早期以崩塌破坏为主,后期以滑坡为主, 代表温暖、降雨量充沛的气候条件下的坡体演化规律; 平行后退说的特点是坡体在演化过程中, 崩塌、滑坡在坡体演化过程中一直相伴生, 代表干旱、 降雨量少的气候条件下的坡体演化规律。
图3-31 长江干流河流阶地发育史剖面
图3-32 关于斜坡演化两种观点的示意图
三峡库区位于*带气候条件下, 年降水量300~1000 mm, 坡体的演化基本上符合平行下降说, 其坡体的破坏形式经历了崩塌—滑坡的演化规律; 就其顺向坡而言, 坡体的崩塌作用与滑坡的形成阶段在某些地域难以区分; 但从总体上分析, 奉节以西坡体演化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 相反奉节以东地区坡体演化时间较短。
从三峡库区实际坡体的演化规律分析, 奉节以东坡体结构坡陡高, 滑坡滑带倾角陡,一般大于25°。坡体演化表现为崩塌与滑坡共存特征明显, 同时在顺向坡体的变形过程中存在大量重力背斜现象。重力背斜出现与坡角关系研究表明, 重力背斜主要发育于坡脚在25°~50°之间顺向坡坡体结构中。奉节以西坡体结构趋于平缓, 滑坡滑带倾角平缓, 一般小于20°, 重力背斜变形现象少见。 因此, 从坡体演化的阶段性角度分析奉节-坝址段长江库岸形成的时间相对较短, 与新构造运动隆升结果相一致(表3-2; 图3-33)。
表3-2 三峡库区滑坡坡角统计表
注:数据来源于三峡库区584个有倾角资料的110个滑坡。统计分析以奉节县为界, 把库区分为两个区域, 即奉节以西和奉节以东。其中奉节以西包含71个滑坡,奉节以东包含39个滑坡。
图3-33 三峡库区滑坡坡角统计图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具有区域性分区的特征, 与坡体演化阶段具有明显的对应性, 齐耀山断裂(奉节地区)是其区域性分区的一级分界线, 厘清这点对于研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分布和演化规律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