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机可以骗过父母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0 03:27
一个初中生,和家长约定平时不带手机到校,在家写作业时手机放在客厅,执行得也可以。
前两天妈妈忽然发现客厅那个手机不是孩子用的,追问时解释说是同学让代保管的,再仔细看:手机居然是假的,最后*居然是:孩子用零花钱买了个一模一样的模型机,这样方便随时使用自己的手机。
家长瞬间体会到暴击:真心真意爱孩子,他居然这样处心积虑地骗大人!一万点受伤害。同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谈这件事。
我们先看这个行为的意义,再考虑怎么处理。
孩子撒谎一般都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满足自己某个愿望。愿望是否正当另说,他为什么要采用“不正当”手段呢?
第一,其它被允许的方法试过了,没用;第二,不想硬碰硬伤感情,所以改为欺骗。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信息是:被骗者当然受伤害,但骗人者往往是不想正面伤害我们才自作聪明的。说得煽情点:被人骗那是因为被人爱。否则的话,初三男生,身高一米八,就毁约拿着手机不给你,爹妈也打不过他呀!
这样撒谎的孩子,一般内心都有相当的规则意识,而且和家长感情不错,知道某种作法不对,也不想因为坚持而直接和父母冲突。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受伤挫败的情绪会有所减低。那么,怎么处理更好呢?
第一,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很难过,总怕你在外面被人欺负,想着保护你,结果,一句实话儿都没落到……”,也可以结合孩子曾经受骗的经历,教他换位思考。然后转向下一步“我也认真想了,你平时很诚实,这次这样做一定有自己的原因。”
第二步,回到事情本身。
他不惜欺骗父母也要满足的需要到底有多重要?有没有替代的管理方式?重新检查双方在手机使用上的最终目的和所有可能流程,避免为控制而控制,忽略达成目标的其他可能性,也要留意之前执行过程中孩子的个人体验与自我管理方法,关注为什么忽然违规。
最后是第三步,升华到人生层面。
生活中偶尔有意识的欺骗别人,可能是权宜之计,不一定都在道德高度痛批。但有些事情一定要提醒孩子明白:1.*早晚会被揭穿,把别人当傻子最终将被唾弃;2.千万不要骗自己,骗自己会越来越活在以为的*里,活成假人生。
比如,有些婚姻走到尽头的人会说“他(她)对我还是有感情的,再努努力”,完全无视现状;而有些孩子会自欺,“只是玩儿一会手机,不会太影响学习的,我还要考好高中呢”,自动忽略不断下降的学习成绩。
接受孩子的感受,澄清事情的原委,这样从情绪到道理,几个互动下来,我们不仅从*里找到了*,也向孩子呈现并努力教会他做人的原则:冷静,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