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引用鹧鸪的诗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2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3 07:54
郑谷以《鹧鸪》一诗细致贴切地表现了听到鹧鸪鸣声的感情,而闻名于世,并由此而被誉为“郑鹧鸪”。其诗道:“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萃眉低。相呼相唤湘江曲,苦竹丛深春日西。”
辛弃疾《别茂嘉十二弟》“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另,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写道:“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对于这首词,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辛弃疾)自此起兴,‘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邓广铭以为辛氏“胜利信心,自壮自老,不曾少变。”(《稼轩词编年笺注》)因此,诗人暗示的“行不得”,是指自己亲身参与恢复之志是达不到了。
越中览古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桂林路中作 李商隐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余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喜康将军见访 刘禹锡
谪居愁寂似幽栖,百草当门茅舍低。
夜猎将军忽相访,鹧鸪惊起绕篱啼。
越中 杜牧
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
犹自保郎心似石,绫梭夜夜织寒衣。
玉仙馆 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席上贻歌者 郑谷(848-911) 郑谷,字守愚。袁州区人。唐末著名诗人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和谢豫章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
曹邺,字邺之,桂州(桂林)阳朔人,与晚唐著名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
碧树杳云暮,朔风自西来。
佳人忆山水,置酒在高台。
不必问流水,坐来日已西。
劝君速归去,正及鹧鸪啼。
浣溪沙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更漏子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踏歌词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菩萨蛮 温庭筠 (812-870?),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浣溪沙 苏轼:(1037-1101)北宋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湘江曲 张籍(767-830),唐代诗人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梦扬州 秦观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阮郎归 辛弃疾
山前风雨欲黄昏。山头来去雪。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根据 这些时*证
应该是诗仙李白 首为引用
宋朝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朝 916-1125
西夏 1038-1227
金朝 1115-1234
元朝 1271-1368
明朝 1368-1644
清朝 1644-1911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kingten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3 07:54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简析】
又是精美玉杯,又是佳人彩袖下的纤手捧来,这份殷勤,公子便是不胜酒力,也无以推却了。为了佳人的良意柔情,今宵一准拚他个醉颜酡红!佳人自然也有以相报,只见他翩翩起舞于杨柳楼头,只闻她的清歌起于桃花扇底、飘渺于晚风之中。公子的杯中始终不空,她也直舞到月下楼头、直歌至风儿消歇!若不是佳人这番多情,风流的公子又怎来得这般佳句。月儿不是自落,倒似是在低窥她的舞姿;风儿不是自散,倒似是在屏息静听她的娇音。不过毕竟是家道中落后感伤的晏小山,如此佳人悦公子,公子怜佳人的旖旎情事,他总爱放在漫长的别后去追忆,在一盏孤悄的银灯下,在相对如梦寐的惊疑惝恍之中……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简析】
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反复咏吟“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
1.鸟名。形似雌雉,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足黄褐色。以谷粒、豆类和其他植物种子为主食,兼食昆虫。为 中国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文选·左思<吴都赋>》:“鹧鸪南翥而中留,孔雀綷羽以翱翔。” 刘逵注:“鹧鸪,如鸡,黑色,其鸣自呼。或言此鸟常南飞不止。 豫章 已南诸郡处处有之。” 元 陈旅 《题雨竹》诗:“江上鹧鸪留客住, 黄陵庙下泊船时。” 清 尤侗 《闻鹧鸪》诗:“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2.借指鹧鸪鸣声。 宋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曲调名。即《鹧鸪词》。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酩酊歌《鹧鸪》,颠狂舞《鸲鹆》。” 宋 贺铸《菩萨蛮》词:“《鹧鸪》声几迭,灎灎金蕉叶。” 清 孙枝蔚 《题扇上俞雪朗画江南山水图长句》:“醉听隣船唱《鹧鸪》, 江 南乐事输 姑苏 。” 任半塘 《唐声诗下编·格调一》:“《山鹧鸪》,[别名]《鹧鸪辞》、《鹧鸪》。”参见“ 鹧鸪词 ”。
湘江曲
(唐)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简析】
张籍的乐府诗,白居易曾有过“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的评价。他宦游湖南时写的《湘江曲》,更是语浅情深、看似平常然而奇崛的一首。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 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多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饶变化。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郁结。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加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珠走泉流回旋复沓的旋律,再加上“发” 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反复其言的充分渲染。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苹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苹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绝妙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敌手,新语是人知。”(姚合《赠张籍》)张籍这首诗,特别是他的那些优秀的乐府诗章,浅语皆有致,淡语皆有味,达到了语浅情深、平中见奇的艺术境界,因而为人们所传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3 07:55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
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鹧鸪的叫声自古以来被谐为“行不得也,哥哥。”这里的含意是收复中原失地的事不能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