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五豆粥的来历……???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2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5 04:42
来历传说
腊月初五了,大家都知道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其实民间还有一个腊月初五吃五豆的习俗。 所谓吃五豆就是用绿豆、黄豆、豇豆、蚕豆和豌豆混合起来做的饭。这要从一个穷书生说起,想当年……
在宋朝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穷书生,从小家里很贫寒,大概和现在的低保家庭的水平差不多,但他十分好学。
后来这个穷书生流落到顺阳地区,住在城外城乡结合部的一个破庙里,靠卖诗文换个仨瓜俩枣的钱勉强度日,坚持读书。多不容易啊,要是现在就可以进鸿志班了。
一天,这穷书生进城卖诗文,正好城里的大财主李员外的女儿选婿打彩。说白了 ,就是当年的自由婚姻外加撞大运。
其实一般的类似活动都是有了方向后走个形式而已,要放现在应该属于欺诈。李大小姐也不例外,早就看上了才华洋溢的这个穷书生,所以那彩球正好砸在他怀里。
可李员外怎能看上这个穷酸的书生,坚决投了反对票,可李家小姐跟定了这个穷书生,结果父女关系破裂,老李把小李赶出了家门,而小李按以后鲁迅先生的说法,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也与自己的“枷”彻底决裂了。
这穷书生这下感动坏了,和小李在破庙里成了亲。一般来说谁要是走了什么狗屎运都会有点得意忘形,这穷书生也不例外,慢慢地开始不专心读书了。可他也不想想,你能勾搭上人家不就靠那点墨水吗?
终于有一天,小李和穷书生谈话了,小李说:“我嫁给你就是图你有文才,勤奋好学,如今你只知道夫妻恩爱却荒废了学业”,随后,小李行使了老婆特别权力,说,“夫妻就是‘福齐’,有福同享、有苦共尝。今后你把卖诗文的钱都交给我,一切家务由我负责,你就安心读书好了。” 看见没?在宋朝时候就开始老婆管钱了,所以现在你的老婆要是实行财政控制,别那么不乐意,待会你就知道了,你可和一个名人享受了一样的待遇那!
从此,穷书生读书写文,小李料理家务。小日子过得美满得让我妒忌,所以就不详细写了。 但有一点让穷书生感到很奇怪,那就是天天必有的是一顿豆饭,甚至一连几天穷书生的诗文都卖不出去的时候,仍然每顿饭都有瓜瓜豆豆的。穷书生问了好几回,可小李总是敷衍过去,没说出实情是怎么回事。
这样过了几年,京城开科了,就是那时候的公务员招收考试。
穷书生很想去,但却因为没有盘缠发愁。谁知道小李早已经给他准备好了银两。面对穷书生的追问,小李说是卖诗文的钱,可穷书生人穷可心不傻,再三追问,小李才说出*。
破庙附近有一块荒地,小李背着丈夫,把它开垦出来,种了些瓜豆,贴补家用、改善伙食。要说这小李真不容易,一个大小姐居然开荒撒种,还有了收获,爱情的力量真是伟大,想必当时是有家里的奶妈或什么人暗中帮忙。
那穷书生听了以后,热泪奔涌,语无伦次地说:辛苦娘子种瓜豆!辛苦娘子种瓜豆啊!呵呵,有点耳熟是吧?
临上路前,小李又用绿豆、黄豆、豇豆、蚕豆和豌豆做了一顿豆饭给穷书生吃,让他不要忘记破庙里的苦日子。
穷书生进京一举得中,做了大官,逐渐开始贪图享受了。
这年的腊月初五,小李让厨子做了一顿五豆饭,那穷书生一见,哦不,应该说是前穷书生,人家现在是大官了,把厨子痛骂了一顿。
这时候小李说:”这是我让做的,”说完,端起一碗五豆饭说,
“绿豆绿,做官莫忘破庙里;
黄豆黄,做官莫忘写文章;
豇豆豇,做官莫忘瓜菜汤;
蚕豆蚕,做官莫忘三更寒;
豌豆豌,做官位高志莫短!”
那当了大官的穷书生听了,幡然醒悟,接过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从那以后,他不仅关心百姓的疾苦,为官清廉,还继续读书写文章,并给家里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每年的腊月初五这天都要吃顿五豆饭。
这件事情传到了老百姓当中,大家纷纷效仿,相沿成习。
这个穷书生,就是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传统做法
在先一天晚上,取出五样豆子,如大豆、黄豆、绿豆、豌豆、打江豆等,先在清水中泡一宵,第二 天早晨起床后,主妇们淘米(大米、小米皆可)煮粥,放进已泡好的五样豆,就熬成一锅丰盛的“五豆粥”了。腊月初五这天的第一顿饭,就是吃“五豆”。家家如此,概莫例外,已形成一种既定的风俗习惯。俗话说:“吃了五豆就糊涂。”意思是说,全年辛勤劳动,节俭过日。到了过年时,就要舍得花钱,过一个红火的年。如大办年货,肥吃海喝、行厚礼等行为,看起来形似糊涂,但家家如此,唯恐落后。
“吃五豆”的风俗,在陕西各地的农村,都普遍地流传着。具体的吃法,因条件不同,大同小异。 如关中平原地区,主要以大米或小米为主,配以五样豆熬成粥,每人早饭必须喝上一碗粥,再吃锅盔、馒头、油饼等主食。富裕人家还炒菜、喝酒,有荤有素,各显其能。铜川地区的农村,把腊月初五日,称“五豆日”,早饭做“大麦仁粥”,配以五种豆子,表示本年麦、豆丰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5 04:42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外方山区有一户四口之家,老两口和小两口。老两口一生勤俭,在山坡上开些薄地,种些五谷杂粮。日子虽过得艰难,可也有了一些积蓄。儿子长大以后,老两口又张罗着给他说了个媳妇,一家四口,热热闹闹,日子过得还蛮有奔头。
然而,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儿子虽然长大了,出息了,能干活了,可是,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好吃懒做,长大了也没改掉这个*病,成天吃吃睡睡,游游逛逛。他总觉得老人干活是应该的,自己生来就是享福的。媳妇看丈夫不干活,就也不干,小两口一块游逛。老两口开始不便说他们,后来就背着媳妇开导儿子,让儿子下地干活。可是儿子是推推动动,拨拨转转,不高兴时还碰碟子甩碗。老两口为免生气,也不再管他。自己能干就拼死干。小两口还是照耍不误,从不把二老的死活放在眼里。
岁月像穿梭,年龄不饶人,转眼二老都年逾花甲,又很快相继去世。两位老人下世以后,小两口成天照耍不误,不改旧习,不思耕作。好心的乡邻劝他们不能这样,年轻少壮,不下地干活,等老人留下的粮食吃完咋办?可小两口把这些话当作耳旁风。时间长了,乡邻们也不再劝他们。好在二老勤俭一生,留下的五谷杂粮,也够他们享用一阵子。
俗话说得好:坐吃山空。半年过去了,老人留下的粮食很快就吃完了。眼看到了十冬腊月,天寒地冻,小两口已经断顿几天了。开始到邻居家借些米面,凑合一顿。时间长了,也没人再愿意借粮给他,还少不了数落他几句。到了腊月初五这天早上,小两口四五天没吃东西了,饿得少气无力,难以忍耐。只好爬起来,扶着墙,把家里盛粮的每一个缸子罐子都看了一遍。这个缸里有几粒黄豆,那个缸里有几粒绿豆,这个瓦罐里有几粒小豆,那个瓦罐里有几粒豇豆,又在一个小台里找到几粒扁豆,七凑八凑,终于凑了一把杂豆。小两口一起爬到灶房,把这一把杂豆放到锅里,添上水,生起火煮起来。可是还没等煮熟,小两口都被饿得昏了过去,再也没有醒过来。
当乡邻们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已经躺在地上饿死了,灶膛里的火已经熄灭,锅里的“五豆汤”还没煮熟。人们为了教育后代,就在每年腊月初五的早上吃“五豆”,用五种豆子熬成汤喝,并向孩子们讲述这吃“五豆”的故事。现在一些山里人家还在保留着这个风俗,并讲着这个故事教育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