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美学史上中国古代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08: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6:46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代艺术家追求的美的境界是意境。所谓意境就是高度凝练的思想感情与优美的形象的结合。(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直接抒情(有我之境)与间接抒情(无我之境)的美。李白、杜甫风格的美。“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文心雕龙·神思》)。“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刘熙载《艺概》)
(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
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刘勰《文心雕龙》中要求“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
唐代画论家张彦远说“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音乐方面,要求声情并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造型艺术中要求“形神兼备”。形,人、物的外部表情、特征、言语、动作;神,人、物思想、感情、性格。如“马踏飞燕”。
(3)从风格上研究美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风格,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都有自己的风格。古代的《诗品》、《画品》、《书品》都从风格上研究美。
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朝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论诗歌的风格美,分为雄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冲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洗炼(错、错、错)、劲健(辛弃疾词)、绮丽(忽如一夜春风来---)自然(清水出芙蓉)、含蓄(夜阑更秉烛)、豪放(李白等)等二十四目。
如描述“洗炼”时说“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述“含蓄”风格特征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试述美学史上中国古代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的
(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 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刘勰《文心雕龙》中要求“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唐代画论家张彦远说“意存笔先,画尽意在。”音乐方面,要求声情并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造型艺术中要求“形神兼备”。形,人、物的外部表情、特征、言语、动作;神...
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有哪些主要途径?
第三种思想认为:“美是不依赖于鉴赏者的人而存在,美就是典型,美的本质是客观事物的典型性。”该学说以蔡仪为代表。该学说强调了美的事物的与众不同,以及该事物在美的体现上的绝对性。他脱离了作为主观主体的人的意识,认为美是一种与人本身无关的内容进行了解,从本质上讲是错误的。但是,他对一...
西方美学对与美的本质的争论有哪些代表性的看法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阐述的内容主要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理性和感性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第一,古典主义认为,美在物体的形式;第二,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认为,美即完善;第三,英国经验主义认为,美感即快感,美即愉快;第四,德国古典美学认为,美是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第五,...
新中国成立,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看法有哪些方面
第三,审美活动是人的超理性的精神活动。 总之,我们在建设真正具有国际性的现代美学的时候,我们在进行新的理论创造的时候,不能离开中国的传统美学。对于我们来说,中国传统美学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被打开的宝库。
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以心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以文为美,是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普遍看法。它构成了中国美学美本质观的整体特色。然而,仅仅注意到上述整体风貌上的特点还是不够的。深入进去看,中国古代美学在对美本质的看法上还呈现出一定的学派差异,它们主要体现为儒、道、佛的差异。文/邱志祥 图/网络 ...
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有哪些基本思路?它们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性。人类关于美的本质、定义、感觉、形态及审美属等问题的认识、判断、应用的过程,是为美学。从西方到东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
宗白华和朱光潜的美学观点主要有哪些?
展开全部 对美的本质的研究从柏拉图开始,几千年来许多哲学家、美学家及文艺理论家都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和研究。由于美的问题本身有着不可测度的奥秘,所以对美的本质的回答还是莫衷一是。朱光潜认为美的本质的探讨应该是一种历史性的研究,美必须以客观的自然事物作为条件,再加上主观意识形态的作用,这时才有美,所以美的...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的本质
展开全部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历史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精神世界出发,把美归结为意识、理念,它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属于唯心主义;一种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认为美仅仅在于对象的自然的物质形式,它带有明显的机械的直观性质。自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
西方美学史探索美的本质的途径中有哪些值得吸收和借鉴?
西方美学史探索美的本质的途径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有许多值得吸收和借鉴的地方: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理论化,他们提出了“美的客观标准”和“美的主观感受”两种观点,这些思想对后来的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国浪漫主义:德国浪漫主义者强调了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在艺术创作...
关于美的本质
“美学在中国”因此成了一个有着充分反省意义的学术史话题。 一 这里,我们不妨极为简略地描述一番“百年中国美学”的学术风情: “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学术胸怀、“拿来主义”的理论态度,是20世纪中国美学践行自身“门户开放”策略的基本学术路线,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现代性建构思维的基点。 从王国维开始,拿西方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