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07: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4:57
早期理论 中国《易经》中的阴阳、八卦说,把自然界还原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基本现象,并用“阴阳”、“八卦”来解释物质世界复杂变化的规律。列子(约前450年—约前375年)为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在《说符》中说,“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即列子认为物种间的关系也绝不是所谓上天目的性设计的结果,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界只不过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人也非比其它动物更为高贵生灵。 古希腊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世纪)认为生命最初由海中软泥产生。原始的水生生物经过蜕变(类似昆虫幼虫的蜕皮)而变为陆地生物。他推测,人最初是由另外一种动物产生的,其理由是别的动物都很快就给自己寻找食物,而只有人却需要很长一段哺乳时期,如果人在起初就是像现在这种样子,那他是不能存留下来的。他认为人就是从鱼产生的,这可能是古人从观察人的胚胎和幼鱼有某种相似而得出的结论。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在《动物志》中说,“自然界由无生物进展到动物是一个积微渐进的过程,因而由于其连续性,我们难以觉察这些事物间的界限及中间物隶属于哪一边。在无生物之后首先是植物类……从这类事物变为动物的过程是连续的……”,在《论植物》中说,“这个世界是一个完整而连续的整体,它一刻也不停顿地创造出动物、植物和一切其他的种类”。他认为生命的演化应该是这样的途径:非生命→植物→动物(这被后人称之为“伟大的存在之链”),这也大致符合基于现代科学的认知。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微小变异的连续累积似乎也与亚里士多德的积微渐进的生命演化观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