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处于第几次科技革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18:2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6:37
第一次科技*
第一次科技*(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编辑本段第二次科技*
第二次科技*(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编辑本段第三次科技*
第三次科技*(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
编辑本段第四次科技*
第四次科技*(20世纪后期)依据曾邦哲的观点,以系统科学的兴起到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志,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整合,形成系统生物科学与技术体系,包括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技术等学科体系,将导致的是转化医学、生物工业的产业*。
编辑本段成就
第一次科技*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 2、以轻工业为主导; 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 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
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 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第四次科技*
细胞与分子的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形成的是生物能源、生物信息与生物材料的全方位生物产业*,将带来的是生物太阳能、生物计算机与生物反应器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编辑本段影响
第一次科技*
【主要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为两大对立阶级; 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对中国的影响】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
【主要影响】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 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 4、*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 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 【 对中国的影响】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
第三次科技*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第四次科技*
抓住机遇就能使科技与经济实力全面崛起,细胞的人工设计与人工合成是一场有机化工、微电子技术兴起时期那样的技术*,并将更广泛涉及许多传统产业升级变革而带来新产业的时代,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领域比以往科技的产业转化缩短了周期,欧美国家科技决策机构已经制定了教育、科技与产业*的改革措施以迎接新的产业*到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
编辑本段三次科技*的对比
开始时间及条件 第一次科技*(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第二次科技*(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
编辑本段启示
科技*的哲学启示 (1) 其出现是实践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2) 即有共性也有各自特点,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 不仅促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随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
编辑本段面对
如何面对新的科技* (1)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2)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从经济学上看,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 从*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5)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编辑本段认识
如何认识第三次科技*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在第三次科技*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 (2)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 (3)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4)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正如教材资料所引《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科学技术*”条目所言。
编辑本段关系
科学*、技术*与产业*的关系 科学*指的是科学理论、方法、知识等巨大的进步,从库恩的科学*观看,往往是科学的理论、概念、规范,也就是范式或模式的突破,新学科的诞生并延伸到其它学科,比如,相对论、量子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的诞生就导致了科学*。科学*的先导有时来自哲学思潮、有时来自技术与实验的突破,后者比如,伦琴射线的发现导致了后来的物理学*,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导致了分子生物学时代等,还科学*又带来了技术*,比如,系统科学于计算机技术、遗传学于基因工程技术,系统生物学于合成生物技术。工业*又称为产业*(instrial revolution)建立在经济与产业结构变革的基础上,又主要决定于技术*是否到达导致一系列产品在技术与设计等方面广泛的刷新,从而诞生一系列发明与新产品乃至新的行业,比如,第二次工业* - 电气化之于电气化能源、照明、电动机、家用电器、计算机等出现,21世纪的系统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兴起,将导致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技术等学科的高度交叉与整合,从而带来在材料、能源、信息产业的全面生物产业化,可能带来新的一轮产业*。
编辑本段主要成就和特点
第一次科技*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编辑本段主要影响及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 第三次科技*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 4、科技*的哲学启示 : (1) 其出现是实践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2) 即有共性也有各自特点,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 不仅促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随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 5、如何面对新的科技*: (1)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2)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从经济学上看,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 从*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5)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6、如何认识第三次科技*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在第三次科技*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 (2)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 (3)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4)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正如教材资料所引《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科学技术*”条目所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6:38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本身就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是第四次科技*(或称“新科技*”),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不过普遍的观点是目前仍是第三次科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6:38
在第三次科技*的起讫时间问题上,学者们大体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是第四次科技*(或称“新科技*”),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6:39
那些四 五六次的 学没学过历史啊 很明显是第三次科技*啊 动力是科技 说四五次的你到是说说是什么* 别误人子弟 第三次科技*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到今天方兴未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6:40
第四次 分别是:第一次工业*,第二次工业*,第三次科技*(二战后),第四次科技*(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开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