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留众的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30 18:3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23:29
佛教"留众",意思就是同意接受来寺之"众",这里的"众"主要是指佛门七众弟子,究竟是哪七众呢?七众:一、比丘;二、比丘尼;三、沙弥;四、沙弥尼;五、式叉摩那尼;六、优婆塞;七、优婆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23:30
四众是指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佛教词典留众的意思
佛教"留众",意思就是同意接受来寺之"众",这里的"众"主要是指佛门七众弟子,究竟是哪七众呢?七众:一、比丘;二、比丘尼;三、沙弥;四、沙弥尼;五、式叉摩那尼;六、优婆塞;七、优婆夷。
佛教词典留众的意思
在佛教中"留众",是同意接受来寺之"众"。"众"是指佛门七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优婆塞;优婆夷。
佛空:佛教的空是指客观不存在还是指客观事物不永恒?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对“性空”的解释是:“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这里所指的“性”不是物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物性,而是指一种不依条件(缘)的独立存在的“自性”(自体),“自性”的含义是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规定自己、本来如此、实在恒常的意义。我们只要冷静推论反复思考...
佛教里的魔是什么?
魔就是障碍、恼害的意思。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只要障碍我们修道就可以说是一种魔障。修行的魔障通常分成四种:蕴魔、烦恼魔、死魔和天魔。1.蕴魔 蕴魔,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我们众生的身体和精神。五蕴何以在修行中成为障碍呢?比如疾病,在修行中身体上火、心绪焦躁不安,就是五蕴魔障碍我们修道...
佛教中的“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分别是什么意思?
【 六根 】 《 佛学大词典 》 梵语s!ad! indriya^n!i。又作六情。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为十二处之内六处,十八界之六根界。根,为认识器官之意。即眼根(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耳根(听觉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觉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触觉器官及其能力...
佛说咒语是什么语言
佛教有很多咒语,这些咒语带有消灾、增幅、延寿、增财等用途。佛经中的咒语是音译的,也就是依照梵文(印度语)发音来翻译的,我们国人是看不懂里面的意思的。请参阅佛经翻译的“四例五不翻”了解佛经翻译中的“四例五不翻”不仅是了解当年高僧大德翻译佛经的情况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佛经,故转帖自佛法传...
三界的国语词典三界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三曰无色界,无色、无物、无身,有四无色,称为「四无色天」或「四空处」。三界的国语词典是:佛教谓生死往来之世界有三:一曰欲界,有淫欲、食欲,有情之所住,自六欲天,下至无间地狱,称为「欲界」。二曰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在欲界之上,离二欲有情之所住,四禅天,或立...
佛教里面的“化生”是什么意思??
这种出生方式独特,不依赖于前生的形体,生时即具足一切,死时不留痕迹,被认为是四生中最为殊胜的一种。根据《佛学大黄风入词典》和《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的解释,化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无依托的生,如天人和地狱众生,它们是通过业力直接转化而生;二是指人死后中阴身的状态,即所谓的"中有",...
佛教三问
“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象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原为大乘佛教(Mahayana,音读“摩诃衍那”)出现后(约公元一世纪左右),对以前原始佛教(指公元前六世纪至四世纪时期,释迦牟尼及其三、四传弟子...
佛法中说的无明是什么意思?
词典解释《 佛学大词典 》为烦恼之别称。不如实知见之意;即闇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而以愚痴为其自相。泛指无智、愚昧,特指不解佛教道理之世俗认识。为十二因缘之一。又作无明支。俱舍宗、唯识宗立无明为心所(心之作用)之一,即称作痴(梵moha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