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2:32
制度建设始于工作分析。我们需要从系统、明确的企业目标出发,运用工作分析的方法,构建各项工作的流程,并通过制度把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最佳工作流程记录下来,这样可以避免后来者走弯路,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当然,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今天是最佳的工作流程,明天不一定是最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每隔一段时间,以工作的投入绩效比作为检验标准,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制度进行重新修订。整体工作流程确定后,我们还需要针对工作流程的每个组成步骤,层层分解,深入分析,找出不同工作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次序,对关键的工作步骤加强管理控制。对于局部工作步骤中分解出的经常性工作,我们仍然需要通过制度,将这一部分工作的最佳流程规范下来,并明确工作要求;对于其中不常发生但又比较重要的工作,可以不通过制度来规范工作流程,但是需要有明确的策略和工作要求以指导工作,这些策略和要求源自于企业价值观,应该是稳定、直观、简明的,可以通过制度明确下来,这样的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第一线工作人员不必层层请示,就能够快速地自主决策处理。目前,各公司的制度建设中,常见误区是试图把流程生产原则作用于所有工作。无论是传统体力工作,还是知识工作,都存在四种生产系统:单一产品生产、刚性大量生产、柔性大量生产、流程生产。单一产品生产一次只能制造一件产品,但是可以分阶段、由不同的人或团队合作完成,如果某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出现变化,其最终产品也将出现变化;其优点是柔性较大,适用性广。刚性大量生产和柔性大量生产的最终产品都是由标准化零部件装配而成的,换句话说,大量生产是装配,而不是制造;其不同之处在于刚性大量生产只能制造一种产品,其对产量有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在操作时几乎不需要判断,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汽车生产线就是采用刚性大量生产原则;柔性大量生产可以应用标准化零部件制造出多样化的最终产品,要求有较高的总产量,在产品构成和产品组合方面有很大的柔性,虽然在实际操作方面需要有相当的判断力,但是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将日益成为未来被广泛应用的生产系统。流程生产与上述三种生产系统不同,不存在阶段性,也不存在零部件,只能生产那些在设计生产系统时规定的产品,这种生产流程是极为刚性的,甚至比刚性大量生产还要刚性,多适用于化学工业,要求有持续的高产量。单一产品生产系统最不先进,流程生产最为先进。但是,并不意味着从单一产品生产系统转向流程生产系统就是进步。每一种生产系统都有它自己特别的应用范围、要求和*,必须采取适当的生产系统。生产流程的设计,越符合其所应该对应的生产原则,就越顺畅、越有效率。否则,如果不顾生产条件的*,一味采取更为先进的生产系统,会事与愿违,使工作遭受损失。只要我们能够尽量地按照较为先进的生产原则来组织生产流程的各个组成步骤,并能够在同一生产流程中对不同的生产系统加以协调,就是进步。举个例子,流程生产如同乘坐飞机,效率高,但是一次只能去一个远途目的地,且中途不能下车,飞行的*因素多;刚性大量生产如同乘坐公共汽车,路线是固定的,只适合近途使用,能到达的地方有限,一次可以承载多人同行,只能在公路上行使;柔性大量生产如同乘坐出租车,一次可以承载多人,在一个城市里可以去任何目的地,但是几乎不适合远途使用,也只能在公路上行驶;单一产品生产如同骑自行车或步行,只适合个人使用,目的地不受*,环游世界都可以,骑行的*条件很少,但是速度慢。现实中,我们为了尽快到达某个地方,常常需要组合使用多种交通工具,先乘坐飞机到达距离目的地最近的地方,然后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进一步接近目的地,最后再步行至目的地。如果我们为了求快,在不适合飞行的地方乘坐飞机,在没有公路的地方乘坐汽车,那么就既快不起来,又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反之,如果我们可以乘坐先进的交通工具,但是没有乘坐,那么时间将会大量地浪费,这也不是个恰当的选择。知识工作,需要不同知识的融合和传递,需要在工作流程中进行大量判断,且成果的差异性比较大,很难批量生产,这就决定了对产量要求高、对判断要求低的流程生产原则和刚性大量生产原则不太适用于知识工作。单一生产原则能够广泛适用于知识工作,如房地产开发工作就是按照单一产品生产原则那样分阶段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获取土地、设计、工程、定价、推广、销售、售后服务。若同时开发多个房地产项目,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应该在单一生产系统的基础上,找出隐藏在多样化工作成果背后的某种工作模式,然后,在适用的前提下,尽量按照柔性大量生产原则将这种模式提炼成工作流程,并用制度将这种流程固化下来。现实中,流程生产系统很难适用于知识工作,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借鉴流程生产系统的优点,为复杂的知识工作设计出清晰的、柔性的(每个组成步骤允许有多种执行方案)、每个组成步骤分别采取相应最佳生产原则的生产流程,使其不断接近于流程生产系统,这是我们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制度建设的另一个常见误区:不是把提高工作绩效,而是把加强控制作为建立制度的主要目的。现实中,有的制度设计者缺乏对工作的正确理解,设计出的生产流程有缺陷,提出的工作要求也脱离实际,但是却要求制度执行者严格执行制度,不能有丝毫变通;有的制度中,要求员工把大量时间用来提供有关控制的信息,填写大量报表,使员工只有少量时间用来从事本身工作,反而降低了员工对工作的控制力度;有的制度过分强调防范风险,混淆常规事件与例外事件的区别,以解决例外事件的流程来解决常规事件,使97%的已知事物为3%的未知事物作出牺牲……工作是一种流程,任何工作流程都需要有它自己的控制,但是,控制是对工作的控制,而不是对员工的控制,控制应该是员工的工具,而不应该是员工的主人,制度不应该成为从事工作的障碍,使工作受到损害。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控制不是道德原则,而是经济原则,控制的目的,在于使生产流程顺畅、恰当、符合高标准地运行,我们必须自问“生产流程是否以最小的努力维持在可以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维持生产流程的最低水平控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