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10:14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唐代·王维《渭川田家》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斜阳 一作:斜光)译文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著去放牧的孙儿,拄著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王维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