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李商隐归隐的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8: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20:17
展开1全部走近李商隐 二年一班 王旭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伴随着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我听到了,我听到了李商隐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思念是心空的灯,思念是心海的筏,思念是心绪的丝,思念是心田的犁,思念是心箱的蜜。雨里,思念是执著的伞,梦中,思念是载归的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焚烧殆尽,满腔热泪方才干涸,因为这样一段痴,这样一片情,时空再邈远,依然足以放牧爱的灵魂。
“晓镜但愁,夜吟应觉月光寒”。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应会觉得太过凄惨。曾经相遇,曾经相知,曾经相恋,曾经在彼此的生命里光照,就记那份美好,虽然无缘,也是无憾。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如果时间会定格在这一刻,愿追随着爱的人到天涯海角,哪怕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我眼中的李商隐作文4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伴随着滴滴嗒嗒的雨声,我听到了李商隐的思乡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家是永远的港湾。当孤单,彷徨,失落的时候,家是永远依靠的肩膀。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我今夜秋雨中,你痛苦的情思。有一种温柔的心痛叫思念,有一种时刻的牵系叫思念,有一种深沉的忧郁叫思念,有一种苦苦的忍耐叫思念,有一种酸楚的无奈叫思念,有一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隐忍叫思念。
因为爱本身,就是一个“痴”字。即使是岁月老了,人变了,但那份痴心却永远不会变,这才是真爱。
阵阵读书声,犹在耳畔响起,那么绵长,那份情思那么真挚,我听到了,我听到了。
走进他,走进他的情思,感受他的世界。
指导教师 张海波
第四篇:《写作素材积累:李商隐》
写作素材积累:李商隐
李白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告诫人们遇到困难时,应鼓起勇气去勇敢面对,并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隐含了诗人"逢秋作客"."万里作客"."独自作客"."多病作客"等八大悲情。
赵翼却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己觉不新鲜。"是呀!因为江山代有才人出。 在李、杜之后又出现了李商隐――一个家知喻哓的诗人.他的诗虽不及李白诗的飘逸,也不及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但是李商隐对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却是别人所无法比的。 像《锦瑟》一诗.以"锦瑟"二字兴起,首联写出了对青春年华的怀念;颔联借用了"庄周梦蝶"和"杜宇化鹃"的典故.说的是迷惆之情一他曾留恋的梦境;到了颈联.诗人想要表达的情就更让人扑朔迷离了。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最后尾联是身处其境时己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就更如水中月和镜中花了。这只是我个人对这首诗的理解。但这首诗的主旨却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清朝一品大学士纪晓岚评说:"以思华年领起,以此情二字总成,盖始有所欢,中有所阻.故追忆之而作。"
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戈》《圣女间》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折开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李商隐的诗有着:美丽的辞采,哀婉的情调,朦胧瑰丽、含蓄蕴藉的语言.虽然他的一生运与愿违,且常遭人排挤.但是他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眼中的李商隐作文4篇】
关于李商隐及其诗 我
读李商隐的诗歌,总有一种恐慌,总觉得这个人隐晦得厉害。
当你读着刚有了一点不可名状的感动,想要这感动彻底、完全、清晰一点,想在诗里继续追问,他却不给了,隐匿得极深极紧,仿佛在让你明白,感动是你自己的事,与他不相干。想要追问的人可看见他厌恶冷漠的脸与紧闭的唇,便觉得李义山这个人的乖戾和不通人情,刚有的一点感动便也消失了,这样的诗与人,深沉、冷漠、疏离,总是让人难以亲近。 然而一旦你恰巧就被那骇人的禀赋异质所吸引,一旦你一步一步走进深入,一旦你深陷在对那深藏瑰宝的一字一句的解密过程里,一旦某些隐秘的东西深深触动了你的神经与心
情,一旦……你才惊觉:那诗,那人,纵便曾经看着如何深沉、如何冷漠、如何疏离,却也深藏如许多的深情、忧郁和脆弱。李义山和他的诗,魅力就在这隐晦曲折、深藏内敛间给人的猜度和探寻、惊喜与回味。那人,那诗,原是可以用来反复嚼的,仿佛难得其味,又似百种滋味,反复间,不知疲倦。
常有小孩巴巴望着别人吃东西而问吃的什么,大人看来完全是空话,因为全知小孩之心思。李义山写诗许多为无题,也有时采用传统标题法,即拈取诗中两个字为题,如《锦瑟》一诗,无题也好,有题也罢,其用意在何?或者本就无意?终是让人不得明悟,便更觉其心思难猜、意蕴深藏。
《唐诗观止》里说到:"美感与语言之间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往往不能找出相应的词语来充分表达之,音乐家可能一乐曲表达某种冲动、感受,但难于用文字标明,就用调号及作品号码来代替乐曲题目,正与'无题'相同,这说明李义山也感到这种难以言传的困难。"李义山以他天才的资质未必就不能找到一个合适而精妙的题目,因而未必是《唐》中所言"困难"。李这人是隐晦的,他的诗也如此,也或者是其惰性使然而生"无题",发现其更添深远意蕴的妙处,便投机取巧,从此用得得心应手了。一个"困难"岂能轻率解释?"不可言传"某些时候等同于文思枯竭,只属于江郎才尽或本无才之人的自我安慰,而这,不会是李商隐。
从前中学时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用得顺手拈来,用得飞扬爬扈,用得踌躇满志,回头看看,不觉莞尔。那不过是年少时因无知而来的无畏。如今却是再不敢乱用,用尽了那么一点众思众想的产物,我竟于它们有怕亵渎之意了。
我以为,李的那些句,那些辞藻与意境,似于张爱玲之,二人又皆擅于述男女情爱并生出人生里婉转的况味和本质的含义来。同样的辞藻华美、意象密集、韵味悠长,同样的意境悠忽恍然,同样的非凡感悟和资质,同样的骨子里透出的天才意味,都是别人想要借用,却怎么借怎么用也生不出辉来的。那些东西,只专属于他们自己,只为他们生辉、发光、绽放。
那日,风雨过来,穿越时代烟雨,划破岁月红尘,仿佛见李义山那一道颀长的身影伫立在古雕窗棂后,一双疏离而深情的眼望那外面风雨萧然,心中自有思触:历史烟云,儿女情痴,贾氏爱少俊,宓妃惜才华,窥帘、留枕……然一切不过镜花水月,寸寸相思终成灰,一腔深情何处寄?惟有诗中化那暗涌的悲凉、幻灭的心绪: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其二
咫尺天涯间,我猛然觉醒,后来的我们,何尝能够真正靠近他?看他作诗,为他作诗,
吟给自己听,惟此而已:
你耗尽一生为万物寻找对仗
可你自己的下联是谁
在那个喧闹而热爱偶数的朝代
你是惟一孤独无匹的事物
此情可待成追忆
爱上李商隐,是因为那首难懂的《锦瑟》,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千年前的哀怨透纸而出。
我见了柳三变的多情,苏东坡的专情,元稹的痴情,但最深情者,平生所见,唯有义山。那个写"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寄托对亡妻思念的李商隐;那个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李商隐;那个浅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惆怅失落的李商隐;那个"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李商隐。
深情二字,是义山诗的特点。刘熙载言义山的诗"深情绵邈",张采田则云其诗"哀感沉绵"。
义山的一生,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于心,发为诗句。唐代有诗人在其诗《哭李商隐》中说:"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年少时的才华为令狐楚所赏识,于是提拔他,他的仕途一度很顺畅,但令狐楚死后,他在*上失去了依傍,于是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从此,陷入了牛李两党的斗争中,他本无意介入,却无奈造物弄人,背上了"忘恩负义"的骂名。【我眼中的李商隐作文4篇】
浮生若梦,透过泛黄的纸页,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那个落寞的李商隐身着一件青衫端坐于窗前,在明月清辉的映射下轻吟:"直道相似聊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锦瑟》是李商隐罢官后,退居郑州病逝之前所写的绝笔诗,回首一生遭遇,感伤身世,寄托情怀。诗人身世的悲怆,理想的幻灭,爱情的悲剧,人生路途的迷茫和无穷的遗恨,一并括在诗的形象之中,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只读了《李商隐全传》的一部分,心底就已渐生愧疚感。不是为他过人的万丈才气,不是为他报国为家的雄心壮志,不是为他的忠厚赤诚,乃至畏缩,而是为他做人的一股豪气、志气。不是王族,亦非显贵,但作为这芸芸众生奔波操劳世上的一蝼蚁,却时时警醒自己,
告戒自己,向前,向上,更远,更高。。。
人活在世上,无论多么先进的时代,亦或多么愚昧的社会,都有*和邪一届书生,做不了这或许是乱世或许是太平盛世的一剂清流,亦不能保证别人如何。只能希望自己无恶。而匹夫匹妇所能做的,也就是少闻,少问。"富则达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论什么时候都能在人生的大方向上前行进取,不忘规劝自己,超越自己,尽管这其中也会夹杂着数不尽的迂回与倒退。
我不知道说出这些话,是出于自己书生意气,还是由于空读二十余年书,从未进入社会、不了解社会的艰辛与阴险所致。我不爱这个社会,但我珍惜生命,爱自己在这社会生存的机会。
从小到大,都被真善美的言辞教诲着,充斥着。但随着心智渐长,没有看到多少的善良和友爱,看到的无数贫困,不公和黑暗却总是在脑子里走马灯样来回放映,想忘不能忘,想仍仍不掉。有时,夜深人静之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中,想着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就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
李商隐书读万卷,才高八斗,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形势多么不利,却终不忘及第中举、重登仕途的重负。进得进,不进也得进,哪怕被碰得头破血流,伤得体无完肤,耗尽所有的心思与精力。如同一个背负着血海深仇的人,一心要杀掉仇敌,不管杀得了杀不了都要去闯仇人戒备森严的大院,哪怕明知是去送命。森严等级制度下的他,没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灵"的灵活与机智吗?就真的没一丝退路吗?只身硬闯,只是空空送掉了一条才华横溢的性命。这是所谓的执着么?
我辈,生活在礼仪廉耻已不甚为重的年代,思想、理论、原则都甚为多变的年代,遵循万事没有不变之理。创下的显赫富贵自是前人不能比拟,不能想象。难道这就是当今世人比古人高明,现今社会比唐朝发达的其中之一原因吗?也许吧。但,我们是否也可以从执着的李商隐身上汲取些什么养料提升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