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5 14: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04:26
宿州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小麦、玉米、花生产量居全省第一,萧砀百里黄河故道是中国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灵璧、泗县均为畜牧强县。煤层气探明储量600亿立方,煤炭探明储量60亿吨,占淮北煤田储量的75%以上,开发潜力巨大,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全市已发现矿产28种。 宿州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11年(1922),宿城即有大小商号300余家。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开办的18家洋行垄断市场,民族工商业受到摧残。抗日战争胜利后,宿城商业稍有复苏。解放前夕,全城尚有大小商店263家。建国后,逐步确立了国营商业的主导地位,同时发展了集体商业。1956年,完成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商业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改革开放以后,宿州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12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7%,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亿元,增长5.2%,增幅居全省第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474.6亿元,增长11.1%,增幅居全省第6位;第三产业增加值381.5亿元,增长10.8%,增幅居全省第1位。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速上升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速回落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持平。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24.8:42.0:33.2调整为24.0:42.1:33.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1235亿元,增长9%左右。财政收入125.6亿元,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亿元,增长12.3%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40元和9215元,分别增长8.2%、10.5%。节能减排达到省控目标,PM10平均浓度下降12.4%。 宿州素有果海粮仓的美誉。 萧县葡萄种植已有千年历史,为全国四大葡萄基地之一。泗县是“中国山芋之乡”。砀山酥梨年产量15亿斤,占全国梨总产量的八分之一,是中国水果生产10强县之一。 符离集烧鸡作为中国四大名鸡之首享誉八方。建市前,宿城郊区专业菜农不多,部分农民把种植蔬菜作为副业,自产自销。1980年5月,建立了城西蔬菜公社,至1985年,市郊已发展到7个蔬菜专业队,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近1.8万人。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除受自然灾害影响外,各种作物的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014年粮食总产79.3亿斤,实现“十一连丰”,小麦单产再创新高。推进现代农业“两区”建设,20个示范基地及园区完成投资7.9亿元,产值92.6亿元。培育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省首位。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900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38家,农业产业化综合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农田水利三年提升工程超额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万亩,埇桥区蝉联“江淮杯”一等奖,新汴河治理、淮水北调、小农水重点县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新增脱贫人口10万人。深入推进森林增长工程,新造林14.7万亩。林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埇桥获全国唯一的杨木产业示范区称号。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连续六年实现占补平衡,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列入国家试点。 清朝末年,宿城工业仅有一些手工作坊,主要生产小型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初年,津浦铁路修通,宿城工业有了发展,私人投资先后兴办了打蛋厂、布厂、袜厂、小型火力发电厂、酒坊、糖坊等。抗日战争前夕,各种厂、坊近100家,产品达100多种。汪伪时期,各类工业受到严重摧残。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厂、坊得以恢复。到1985年,宿州市已形成以机械、纺织、食品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2014年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440户。投入持续加大,工业投资532.2亿元,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长50%、30%。工业用电量增长5.4%。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30亿元。各县区、园区实现首位产业产值292.9亿元,增长24.8%,实现首位产业税收8.2亿元,增长23.8%。四大园区加快发展,市经开区新引进上市公司3家,安特生化二期等退城进园项目相继建成;鞋城获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称号,野力体育等34家企业投产;宿马园区获首批中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称号,入驻项目86个;市高新区建设提速,华为等一批数量可观的现代通信及应用高新企业相继落户。 园区 截至2016年,宿州设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2个高新区。 工业园区国家级开发区宿州市经济开发区萧县经济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砀山经济开发区灵璧经济开发区泗县经济开发区埇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意大利(宿州)制鞋工业园萧县循环经济工业园泉山工业园产业园宿州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中科云智慧(宿州)产业园宿州智慧云计算产业园-- 建国前,宿城有3家银楼,8家银行。*36年3月,宿城人王耕农创办城中信用社。建国初期,宿城设立了10家银行和2家保险公司。郊区信用社逐步发展。1955年,信用社大发展,郊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全部建立信用社,并且聘请了协储员。1958年,三八人民公社下属24个大队全部建立了信用部。1970年,城郊区改为城郊人民公社,设诚郊信用社,下设7个信用点。1981年,中国农业银行宿州市支行建立。
2012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014.77亿元,增长19.2%,其中,储蓄存款665.08亿元,增长18.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3.32亿元,增长22.2%。保险机构保险费收入30.32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01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21.31亿元。赔款和给付支出8.17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和给付支出4.41亿元,人寿险赔款和给付支出3.76亿元。
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2亿元,增长13.6%,增幅高出全省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284.1亿元,增长14.3%;乡村零售额60.1亿元,增长10.7%。分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34.0亿元,增长13.6%;商品零售310.2亿元,增长13.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家具、通讯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汽车等零售额分别增长17.1%、16.1%、40.2%和12.7%。201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51亿美元,增长21.8%,增幅比1-11月份提高4.1个百分点,增幅高出全省1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其中进口额0.77亿美元,增长22.8%,出口额5.74亿美元,增长21.7%。 宿州知名企业皖北煤电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宿州江淮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宿州市符离集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煤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