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5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18 17:05
景观、景象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钱塘江的大潮自古以来都被人们称为天下难得的惊奇景观。此句出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
扩展资料:
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
几乎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潮峰高达3—5米,后浪赶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
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中也。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农历8月18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军,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或遇年头潮大,涌上江岸,冲伤观潮者。文献载《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观钱塘潮》诗:“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景区是观潮最佳处。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钱江秋涛"闻名国内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
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18 18:23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在句中,“观”字是指看到的景象或样子。奇观,就是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这句话出自赵宗成、朱明元写的《观潮》。《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观潮》在文中,作者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
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
成因:
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钱塘潮 百度百科-观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18 19:58
观,指看到的景象或样子。
奇观,就是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这句话出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观潮》,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观是一个多音字,可读作guān、guàn,不同读音时有不同的意思。
具体释义:
读guān时:
1、看,察看:观看、观赏、参观;
2、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奇观;
3、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观点、客观、世界观。
读guàn时:
1、道教的庙宇:白云观、紫阳观。
2、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3、楼台:楼观,台观,观宇。
4、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18 21:49
观,指看到的景象或样子。奇观,就是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1、详细释义
[ guān ]
①看,察看:~看、~赏、~察、~感、参~。
②看到的景象或样子;游览:~瞻、大~、奇~、~游、~山玩水。
③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念、主客~、世界~。
④示范;显示:~示、诸侯之师~兵于郑东门。
⑤阅读:余因得遍~群书。
[ guàn ]
①道教的庙宇:白云~、紫阳~。
②古代宫门前的双阙:~阙、魏~、出游于~之上。
③楼台:楼~、台~。
④姓。
2、出处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句话出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观潮》的第一句,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