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虫是怎么来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3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19 03:20
1、粮食还在地里时就带上了米虫的卵,经过粮食工厂加工后仍然粘在一些大米上边,而虫卵非常小,虫卵在夏季高温时孵化变成小虫子,周围有它最爱吃的大米,所以会繁殖的很快。
2、家中粮食中出现了米虫,可以将米面移到干燥密封的容器内,把刚采摘来的杨树叶放入容器与米面一起密封。过四五天后,打开贮藏容器可发现幼虫和虫卵均已杀死,然后用簸箕或筛子将米面过滤后即可食用。
3、将表面的虫子除去后,可用竹子或柳条编成的箩筐将面粉中的虫子除去;用竹条编制的筛子将大米中的虫子筛除。然后,再铺放在阴凉通风处晾晒即可除去米面中的各类虫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7 00:31
1、一个原因是粮食还在地里时,本身就带上了米虫的卵。经过粮食工厂加工后仍然粘在一些大米上边。而虫卵非常小,人的眼睛根本看不见。虫卵在夏季高温时孵化变成小虫子,周围有它最爱吃的大米,所以吃得多,繁殖快。
2、另一个原因是,家家户户年年买米,年年生虫。有些虫卵藏在米缸底、米袋缝、墙缝、地缝里,人们很难一一把它们清除,当家中有大米、气候又适宜时,这些虫卵孵化出来便很快会爬进米袋,大吃大嚼,‘生儿育女’了。
3、大米中淀粉含量最高,其次为蛋白质。一般情况下大米不会生虫,发霉(霉菌的大量繁殖)。因为大米中的水分活度值很低(即水含量很少),而霉菌和虫卵生长发育需要水的存在。水分活度值低霉菌和虫卵不能吸收水分。而在受潮后水分活度值升高,霉菌和虫卵就会吸收大米中的水分进而分解和实用大米中的养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7 00:31
米虫是粮食还在地里时就带上了米虫的卵,经过粮食工厂加工后仍然粘在一些大米上边,而虫卵非常小,虫卵在夏季高温时孵化变成小虫子,周围有它最爱吃的大米,所以吃得多繁殖快。米虫是重要的仓储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存储2至3年的陈粮,繁殖能力强食量大,因此对粮食的储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防治米虫需要改善粮食贮存条件,保持仓库清洁,堵塞缝隙防止米象及其它存储害虫的进入,从而减少对粮食的危害,也需要改进贮藏技术,如用草木灰、塑料膜或牛皮纸隔离贮藏害虫。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7 00:31
粮食还在地里时,本身就带上了米虫的卵。经过粮食工厂加工后仍然粘在一些大米上边。而虫卵非常小,人的眼睛根本看不见。虫卵在夏季高温时孵化变成小虫子,周围有它最爱吃的大米,所以吃得多,繁殖快。
有些虫卵藏在米缸底、米袋缝、墙缝、地缝里,人们很难一一把它们清除,当家中有大米、气候又适宜时,这些虫卵孵化出来便很快会爬进米袋。
米虫喜欢往角落里躲藏,所以在米的表层我们一般不易发觉它,它们的成虫有装死性,一碰就装死不动。成虫食性较广,谷类、薯类以及干果、药材等都吃。它们的幼虫乳白色、柔软、身体肥大,喜欢蛀食米粒。
扩展资料
主要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
1、改善粮食贮存条件,保持仓库清洁,堵塞缝隙防止米象及其它存储害虫的进入,从而减少对粮食的为害;
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7 00:32
在大米中所能够发现的虫子有两种,一种是黑色的,大小略小于米粒,而另一种则是肉色偏白的小肉虫子,这种小肉虫子非常小,长度只有2.5毫米到4.5毫米之间,加上颜色和米的颜色非常接近,所以如果米中的虫子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而我们又不仔细观察的话,通常是很难发现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吃过米虫的。
事实上米中带有甲壳的黑色小虫子和米*的小肉虫子实际上是同一种昆虫,只不过它们是同一种虫子的两种不同阶段而已。
米虫的出处实际上就是大米之中的虫卵,米中所出现的米虫并不一定是成虫现产的卵,很可能是在大米收割之前,卵就已经在里面了。
为什么在大米进行收割和加工的过程中,米虫都未能被清除呢?这是因为米象的成虫会磕开米粒,然后将卵在米粒之中,之后还会用分泌的黏液重新将米粒密封起来,所以收割和加工的过程自然也就无法将虫卵清除了。这些卵非常小,长度还不足一毫米,而宽度连半毫米都不到。
如果大米存放久了,那么这些虫卵就会孵化,幼虫就会从卵中出生,并开始啃食米粒。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将这些米虫清除出去呢?又或者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这些米虫出现呢?米象具有一定典型的特点,就是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阳光是米象的大敌。所以,如果发现大米中生虫了,那么就可以将大米铺在一个有阳光的地方晒一晒,这些虫子就会逃跑得一干二净,不过晾晒的时间最好长一点,因为这些虫子的移动速度很慢,短时间清除不干净。
即使没有发现生虫,把久存的大米晒一晒也可以起到预防生虫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个科学小窍门,如果发现大米生虫,而又着急吃,却又不想吃进虫子,那就把大米放进冷冻室冻一冻,然后淘米的时候,米虫就都漂起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7 00:33
第一个来源,大米在生长的过程中,本身就带有虫卵,而米面在加工过程中,成虫被杀死,虫卵却没有被杀死。虫卵之所以没有快速繁殖成幼虫,是因为虫卵的生长发育需要水分的参与,当大米处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时,虫卵才会孵化成幼虫。
通常情况下,温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上,湿度达到65-95左右时,虫卵就能孵化出来了。大米中的营养成分完全能够满足米虫的生长所需,米虫学名叫米象,幼虫是像蛆一样的白色肉虫,然后慢慢化蛹成蛾。
蛾子会根据自己的嗅觉飞到其他食物上,所以当你看到家里有大量蛾子出现时,大多都是粮食“长虫”了。
第二个来源,运输和储藏过程,被虫源污染。失去稻壳和皮层保护的大米,很容易受到环境的污染,所以农村很多人都会在太阳较好时,把大米拿出来暴晒,用来防虫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