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4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00:12
一、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白话释义:阳春二三月,草和水相同的颜色
朝代:晋
作者:乐府古辞
出处:《盂珠》
二、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白话释义:池塘已经长满了春草,园中柳条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
朝代:南朝宋
作者: 谢灵运
出处:《登池上楼》
三、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
白话释义: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朝代:南朝梁
作者:谢眺
出处: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四、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
白话释义: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户户春意盎然,鸟儿快乐地鸣叫。
朝代:唐
作者:盂浩然
出处:《春中喜王九相寻》
五、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
白话释义:冷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朝代:唐
作者:李白
出处: 《宫中行乐词八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00:12
一、描写动物的诗词:
1.【唐】李贺《马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译:这匹马尽管境遇恶劣,瘦骨嶙峋,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不是一匹凡马。诗句绘声绘形,借助形象表情达意。
2.【唐】李白《白马篇》: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译: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
3.【唐】骆宾王《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
4.【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译: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5.【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译: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栖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衔着泥正在筑巢。
6.【宋】欧阳修《画眉鸟》: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译:(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二、描写植物的诗词:
【唐】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译: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2.【唐】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译: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出鲜红的颜色。
3.【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4.【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译: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不由人愁上心头。
5.【宋】李清照《鹧鸪天》: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译:不必涂抹红绿等深浅的颜色,就已经是最美的花朵了,形容女性自然之美,无需粉饰,已是一流美人!
6.【宋】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译: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00:13
描写动物植物的诗句有:
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竹色溪不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杜甫《即事》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谢懋《霜天晓角·桂花》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江雪》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咏鹅》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释义: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赏析:
前两句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
《春游湖》原文: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风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释义:
双飞的燕子啊,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湖边的桃花就像是沾着水开放的。在那小桥上,由于春水上涨,游人不能过去了,正在犯愁的时候,恰好从那柳阴深处,撑出一只小船来。
赏析:
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临湖亭》原文: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释义:
王维乘坐着小船迎接贵宾,小船在湖上悠然开来。宾主围坐临湖亭开怀畅饮,四周一片盛开的莲花。
赏析:
诗人在亭子里等待、迎接贵宾,轻舸在湖上悠然驶来。宾主围坐临湖亭开怀畅饮,窗外就是一片盛开的莲花。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诗歌将美景、鲜花、醇酒和闲情巧妙地融于一体,在自然中寄深意,与质朴中见情趣,娟秀飘逸的意境,令人陶醉。
《别储邕之剡中》原文: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释义:
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赏析: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新人耳目。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即事》原文: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释义:
巫峡的暮春三月似乎要比其他地方长一些,上空的白云随风疾行,映着日光,很是明亮。
突然传来雷声,马上就下起大雨,天地之间,高山群峰都笼罩在苍茫雨中,大雨骤聚骤散,清新的空气中马上充满了各种花香。娇弱的黄莺遇到雷雨,惊恐翻回,栖止不定;而燕子就不同了,它冒雨劳作,迎风飞翔。打开我窗前的卷帘,眼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峡中的风景图画是壮丽的,山高水险,雷雨千峰,但还缺少潇湘洞庭的广阔浩茫。
赏析:
此诗诗体属七言拗律,第二联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却作了平起格式,这样就构成首联、颔联和颈联都作平起式。首句末三字作“平仄平”,由于此诗首句取平起式,也就呈现所谓“孤平”现象,也属拗句。大凡细检唐代著名诗人近体诗,这类拗体大致自成一格,尤其首句末三字作“孤平”,不时可见,或许自有其规律在,当也不害吟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释义: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霜天晓角·桂花》原文: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释义:
桂树的绿叶青翠欲滴,仿佛是用碧云剪裁出来的,青青的叶片低垂着,保护着它那像金子碎屑一样的*花朵。它独占了花中的美誉,无论是它那优雅的气质还是幽郁的香气,两样都称得上是花中的极品,无谁能比。桂花已达到了无法再圣洁的程度,你若不信就听我说说它非同一般的来处。你抬头望望天上那轮皎洁的月光,嫦娥轻逸地把长袖挥舞,白玉做成的台阶映射着银色的光辉,金碧辉煌的宫殿沐浴着一层甘露。那就是月宫,桂花就在那里生长。
赏析:
这是一首咏桂花的咏物词。但在词中,作者借物寓怀,陈义甚高。上片,写桂花的形象与高洁的气质。下片抒情。过片处"胜绝,君听说"。承上片趣旨,极度赞美桂花的绝佳。
《鸟鸣涧》原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释义: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赏析:
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春望》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释义: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赏析: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