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5 12:0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5:44
世界上繁殖着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生物,据目前统计,有名有姓的动植物总共有180万种左右,但有人估计绝对不止这些,应该有400~500万种。为了系统研究这么多的生物,有必要对它们做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分类学便是做这方面研究的。现在一般将生物界划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界和植物界。也有人提出可划分得再细一些,把生物界分为原核生物界,如蓝绿藻、细菌等;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这样划分的依据是,微生物既不算动物也不算植物,应单独提出,有些原始生物的个体既表现有植物性特征又存在动物性特征,应属于原生生物界,但这个分法还没有得到生物工作者的公认,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不管按哪种分类法则,每一界最大分类单元(位)是门,门以下依次为纲、目、科、属、种等单位。除这些主要分类单位外还有各种辅助单位,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超科、超目、超纲、超门等。这种生物分类的级别,古生物学上同样适用。种(物种)是古、今生物分类的基础单位,不是人们任意规定的单位,而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个阶段。种通过种群表现出来,它包括这样几个内容:物种是大量个体组成的,它们都有共同的起源;它们都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内,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彼此能够繁殖后代。因此,同种生物能够独立地保持自己的特征并繁衍下去。亚种是次于种的种级分类单位,也是生物分类中的最低分类单位。同一个种的相同个体因地理相隔距离较远,日久天长彼此就会出现某些显著差异,这便形成了亚种,长期分化下去,进而导致生殖隔离,最后发展为新种。需要提出的是,一般人往往容易混淆种与亚种之间的界线,经常把亚种的界线作为种的界线来划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自然界中人类仅有一个“人”种,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猿科的4个种类人猿;人种之下分出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和红种人等,都是由地理环境不同产生的亚种,而有人却认为是人“种”之间的不同,这就有些可笑了。同样的道理,一种动物叫什么名字,这就是它的种名,在名字前面加的地方名称均为亚种,如“马”的种类,蒙古马、阿拉伯马、伊犁马等仅是不同的亚种。同学们应该记住一条,即人为驯养的动物绝大多数都分化成了亚种,一般到不了种的级别,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骡子。它是马种和驴种杂交产生的,由于父系与母系血缘关系较远,使它也受到影响,细胞内染色体不成对,无法复制,丧失了生殖能力。有些种比较小,彼此血缘关系较近,不同种的动物杂交也能产下后代并具生殖能力,但人为的因素很大。国外曾报道一家动物园让狮虎交配,生下了一只雌性虎狮,虎豹交配产下了一头豹虎。这是动物界中的“两不象”,完全是在特殊环境中产生的,没有太大意义,仅证实了不同种动物杂交也能生育的说法。现在生物学分类中的最低分类单位只有地理亚种,而古生物学分类中除了地理亚种外还有年代亚种,后者是指同一种类在不同时代分布上其形态特征显示出来的不同,即过渡种类不同阶段的差异。属是种的综合,它包括同源性及形态、构造、生理特征近似的种。仍以马为例,除了人类驯养的马之外,还有野马种。它们均在马属之下,都有共同的祖先;它们有相近的潜在性能,即野马通过驯化也可转化为家马;它们的生殖器官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几乎就可以说是一样。古代人民就曾利用过这点,让母家马与野公马交配,使自己获得千里良驹。那是在河西走廊地区,人们捕不住野马,但知道到了冬季野马就会进山过冬,于是便将母家马在冬季赶入山中,使它们与野马相处,第二年春暖花开,野马走了,母家马回到了主人家,当年就能产下小马驹。所谓西域出良驹,良驹就是这样得来的。从属开始,生物的划分上就掺入了人为的成分,意见往往不能统一,属以上的等级人为因素更多,就更没有被同行认可的定义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5:44
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