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5 06: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18:17
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培养孩子的礼仪素养怎么做才有效的知识,欢迎阅读。
幼儿礼仪指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概括而言,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
用餐礼仪主要要求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
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
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这份“幼儿生活礼仪调查”,调研的结果大致是怎样的呢?
这次的调查,在有代表性的儿童聚集区发放问卷230张,回收有效问卷 184张。
问卷以幼儿生活礼仪实施情况为切入点进行调查,包括文明礼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规则意识及幼儿礼仪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实施情况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共计20个问题。其中涉及文明礼貌的3个问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4个问题,幼儿生活习惯6个问题,卫生习惯4个问题、行为习惯3个问题、规则意识1个问题。
从数据分析,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比较欠缺。
咳嗽、打喷嚏、打哈欠懂得用手遮住的幼儿只有不到30%,不会遮住的幼儿占17%。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儿这个方面的教育重视度不足,或者说部分家长和教师自己也不知道或者做不到在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用手遮住。
和同伴一起玩时能做到不争抢玩具的幼儿只有35%,由此可见孩子的自我意识太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相互谦让。
在*讲话时,能做到不随意打断的幼儿只有40%;*讲话时,在家长提醒下能做到不随意打断的幼儿占49%;在家长提醒下也做不到的幼儿占11%,从数据上分析幼儿的倾听能力需要加强培养。
怎样可以让小朋友愉快滴接受礼仪教育呢?
把礼仪培养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因为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
怎么在家培养孩子的礼仪呢?
第一课:公共场合,孩子自尊要顾及
情境:妈妈带着女儿坐电梯,女儿因顽皮乱按楼层键,最后还想按报警按钮。妈妈脸色一变,抓住女儿的手臂大声呵斥,“做什么呢?别乱动,手放好!懂点儿礼貌!”
思考:1.父母及时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父母自己所说的话是否礼貌呢?父母所用的方式是否粗暴了呢?以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其效果只怕适得其反。
2. 孩子在公共场合犯了错,父母想通过迅速纠正孩子的错误来给孩子以深刻印象。虽然他们的本意和想法是好的,这方法却使孩子与旁观者更加尴尬。
爸妈可以这么做:
1.将孩子叫到一边,悄悄地纠正他的错误。以教导而不是申斥的口吻告诉他错在哪里,这种做法要文雅得多。
2. 可以尝试一下改用孩子所喜欢的语言来评价孩子。“我愿意听你说”或是先指出孩子的言行有何不当之处,然后再告诉孩子怎么做。也可以态度坚决地提醒孩子,“你知道让别人看见你嘴里的食物是很不礼貌的,请闭着嘴咀咽食物。”
3. 事先提醒和教育孩子。在参加社会活动前,简单扼要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你甚至可以与孩子预先简单地演示一遍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和你都会清楚地知道到时该怎么办。
第二课:不让礼貌成为“面子功夫”
情境①:有人来家中做客,父母迫切地想让孩子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孩子却依旧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儿,甚至一扭头跑回房间,留下尴尬的父母。
情境②:走亲访友,大人围绕着孩子,你一句我一句非常热情。可是孩子却不爱搭理人。父母三申五令之下,孩子终于开了口,却只是马马虎虎敷衍一下而已。很多父母为此束手无策,不知怎么办才好?
思考: 当有外人在时,家长们往往十分在意孩子的表现,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往往会失望地为孩子定下没有礼貌、不懂事的`评语。孰知这样的行为,恰恰是不礼貌的方式,更是语言暴力的体现!
这种粗鲁的方式对孩子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需求;
三、让孩子产生罪恶感,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好。
爸妈可以这么做:
1. 身教更比言传好
有的父母在催促孩子打招呼时,自己却不先向别人问好,分别时再三地让孩子说拜拜,自己却忘了说再见。研究表明,六个月大的宝宝便开始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并且有意无意地模仿。所以父母自身的影响力往往更重要。
2. 礼貌非“面子功夫”
礼貌应该是一种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无论是在家人面前,还是在外人面前,都应该将礼仪进行到底!
3. 角色扮演游戏
孩子的理解力有限,学习能力也有限。所以,游戏成了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上演一场角色扮演游戏。比如扮演医生和病人,超市店员和顾客,老师和学生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总让孩子扮演必须讲礼貌的角色,有时也可以让孩子扮演被礼貌对待的那一方,比如让孩子扮演顾客,妈妈扮演店员,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
Do & don't一点技巧 十分成效
朋友第一次来家中做客,刚刚进门
Do:家长主动跟朋友打招呼:“小程,您来了。请进请进。这么大老远赶来累了吗?”
Don't:一把将孩子推上前去:“快!程阿姨来了,还不赶紧请阿姨进屋坐!”
朋友进屋,坐下
Do:家长要跟孩子介绍客人,“来,宝贝儿,这位程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哦!”同时也要把客人介绍给孩子,“这是我儿子,XXX。
Don't:“宝贝,你怎么没有喊阿姨,也没有跟阿姨问好呢?来,跟阿姨打个招呼!”
朋友大老远过来,口渴了
Do:温和地引导:“宝贝,阿姨坐了这么久的车,又走了这么远的路,肯定口渴了,对不对?我们给阿姨倒杯水来,怎么样?
Don't:为了表示儿子很懂礼貌,直接叫儿子去倒水。“宝贝,去,帮阿姨倒杯水。”
朋友送礼物给孩子
Do:如果孩子当时没有及时地表示感谢,家长可以选择在事后示意孩子:“喜欢阿姨送的礼物吗?如果你打个电话给阿姨表示你很喜欢并向她道谢的话,阿姨一定会很开心的哦!
Don't:迫不及待地督促孩子:“阿姨送你礼物呢!还不赶紧谢谢阿姨!”
提示:如果孩子稍加提点,就能在客人面前表现得落落大方,家长完全可以抓住时机,适时教育。但是孩子若是表现出不情愿甚至是排斥,不妨采取迂回之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礼仪教育,也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幼儿礼仪教育,宜早不宜迟,家长们不妨从现在就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