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3 10: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10:07
孩子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他们的心理 健康 状况,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经常的交往不仅是维护心理 健康 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 健康 的重要方法。
学校生活要求中小学生在集体中适应环境,必须与同学、老师有很好的合作精神,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并达到身心 健康 的全面发展。家庭和 社会 生活,同样要求儿童少年要有人际关系的和谐,否则不但使自己不愉快,也给别人带来精神负担和痛苦。
根据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对儿童少年的研究与观察,中小学生人际交往有如下类型:
以上六种类型,以前两种稍好,后四种各有弱点,但可以加以教育。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应该认真观察,客观地加以分析;每个孩子不可能十全十美,而应该针对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弱点,引导他们加以改进和克服。
比如,有些孩子比较胆怯不合群,怕与同学接触,不敢出去与同学玩。这个时候,父母可以找两三位与自己住得较近的同学作为伙伴,并请这些小朋友多多与孩子说笑。
还可以请老师配合,在课堂上,适当提问孩子,无论他回答问题好不好,教师要鼓励她。同时,家长每天还应该与他谈话半个小时左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想法和表现,多鼓励她与同学交往。
家长也可以抽时间每周带孩子去拜访一位同学或亲友。在逐步实行以上各个步骤的同时,家长可以为孩子写“交往日记”,并可用手机拍下和父母去做客的情况。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会变得活泼起来。
同时,我们也该指导,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在人际交往方面应为孩子做好榜样。在家庭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态度,在生活上也要多为别人着想。
例如,父母做家务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做帮手,爷爷、奶奶生病时,可以为老人倒一杯水等。虽然看上去都是家庭琐事,但做与不做大不一样,所以,在家庭中要创造机会,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为家庭尽责。这样在学校里和 社会 上,才能够与人合群与合作。
学校集体生活和各种集体活动, 社会 活动都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最好机会,家长应指导孩子学习在集体中与同学友好相处。
家长更应注意的是,当自己的孩子与同学、老师等发生矛盾时,要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寻求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案。但家长原则上不应介入孩子遇到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而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矛盾,从中学到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