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谐职业关系的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6 17:0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47
摘 要:依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推进工会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必要前提。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力关系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而高校作为劳动力输出的最大主体,应加大基层宣传工作力度,提高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维权意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
关键词:法制教育;高校;职业观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关键组成成分,也是最为重要的基本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而高校作为一个劳动关系体和人才培养的大本营,其内部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否,以及其对学生职业观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也影响工会工作法制化建设的进程。我们应意识到,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工会工作法制化建设宣传力度的加强,要以高校为切入点,进行最集中、最系统化的工作。
一、以高校为切入点,确保教职工利益
工会应该把切入点和着重点放在建设一个和谐稳定、合情合理、互利共赢、有序规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劳动关系上,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高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基地,代表着中国最先进、最前沿的一部分群体,理应走在各行各业前列,大力做好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努力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建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切实推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此外,各高校工会应结合本校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宣传工作,向在校职工普及责任与权力知识,依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工会是为维护各领域职工利益而存在的共同体,应牢记自己的根本,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教育指引、活动感染等多种形式引领广大的职工,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鼓励他们追求高尚的职业梦想,培养优秀的职业道德观念,并增强广大职工的事业感、责任感,让他们做到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守信诚实,自觉履行自己的劳动义务。
工会需要运用法律武器,保障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基本利益。高校职工大都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高级人才,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这一团体的利益应该最先得到公正、合理的保障,这就要求高校职工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党和国家高度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制订了一系列方针*并作出了相关的工作部署。教职工团体应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如广播、报刊等媒介,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方针*等,增强职工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
二、从学生抓起,加强高校宣传工作
1.宣传的重要性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高校已然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并逐渐成为高科技劳动力输送的最主要平台,工会工作法制化从高校抓起是新形势下的要求。人是劳动力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想要构建稳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工会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要趁早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正确职业观的培养。据悉,每年从高校涌入劳动市场中的毕业生高达数百万。因此,我国工会组织尤其是高校工会,要想全力做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使工会工作法制化,就需要将目光放长远,给予在校和即将涌入市场的劳动力充分的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2.宣传的方法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职业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宣传教育:
(1)践行职能,引导学生。课堂学习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和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直接的方式。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集教育、服务和管理于一身,承担着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职责,应充分利用自身职能进行资源整合,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统一、系统的职业意识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追求崇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理想。
(2)重视教育,丰富法律知识。依法治国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治国方略,随着我国法律体系日益建立健全,公民的法律意识也日益强烈。然而,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国家迅速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及方针*,多数公民难以接触、学习到如此多的法律条例,更无法做到“有法必依”,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尤其是与社会劳动相关的法律,许多劳动者并不熟悉,近年来出现了诸多劳动纠纷案件。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这就要求全体职工及职工的利益代表者要知法懂法,做到有法必依,必须以*和法律法规为活动准则,增强法治意识,确保*和各种法律法规顺利实施,并提高依*意识,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劳动纠纷。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法制教育,积极教授大学生相关劳动法律法规,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去依*。
高校课堂上除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其进行多方培养,诸如“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是十分有必要开展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本身就会处于一个工作劣势期,这一时期他们很容易因不懂法而被侵权,只有知法、懂法者才能迅速把握形势,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法律知识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除在课堂展开系统、具体的学习外,校方还应创办期刊,组织活动,定期发表关于法律维权的言论或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媒介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让法律气息弥漫校园,利用这个机会让学法、懂法、守法成为一种优良的校风传承下去。这样不仅极大程度上践行了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使工会工作法制化,还让广大学生受益,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开始工作生涯。这样,他们将会回馈母校,造福社会,十分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长远、稳定发展。
三、结语
高校法制法规教育是公民法制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想、法制观念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其根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重要精神,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将工会工作向法制化推进,就要重视高校法制教育尤其是与劳动法相关的法制教育。我们要以高校法制教育为切入点,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推进工会工作法制化进程。此外,诸多职业领域的工会团体也应学习高校的法制宣传手段,利用自身优势,构建、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使法治市场稳定发展。
参与文献:
[1]王如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1).
[2]郭军.以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构建市场条件下的和谐劳动关系[J].工会信息,2014(7).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47
作为一名国家职工,一生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单位与领导、同事度过的。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反之,如果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团结、影响工作,于己于人都不利。
处理人际关系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尊重原则。无论在哪个领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采取轻视别人、居高临下的态度,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二)宽容原则。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不是懦弱,而是一重美德。要学人之长,容人之短,多理解他人,不苛求他人,不用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自觉尊重不同的意见和习俗。这是宽容待人的重要体现,也是团结友善的重要基础,更是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三)简单原则。人际关系应该简单化,每个人之所以工作,最直接、最简单的目的就是挣钱养家糊口,看淡那些名利纷争,也就抛开那些恩恩怨怨。其实,同志之间的相处是一种缘分,人际关系越简单越好,这样每个人不必耗费很多精力去协调、处理关系。那些人际关系复杂的部门,必定是不和谐的团体。
(一)学会赞美别人。在潜意识里,我们都渴望别人的赞美;由此及彼,别人也渴望我们的赞美。每个人都有他值得别人赞扬的地方,所以,学会赞美别人往往会成为你处世的法宝。赞美别人时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真诚。赞美要发自内心,而不是言不由衷;二是要对事不对人。赞美不是阿谀奉承,如果你的赞美毫无根据,恐怕没有什么人会认为你的赞美是善意的;三是要注意场合和分寸,不能滥用。赞美他人,不是廉价的吹捧,不是无原则的夸奖,也不是投其所好的精神按摩,更不是卑躬屈膝的精神行贿,而是要充分肯定别人的优点。
(二)学会客观地批评别人。批评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态度。如果你一味地指责他人,很容易招致他人的厌恶和不满。然而,如果能够让对方感觉到你是来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而不是发泄你的不满,批评就会获得成功。批评也需要讲究方法:一是尽量不要当着其他人的面批评别人。没有人希望在受到批评的时候开一个“新闻发布会”;二是欲取之必先与之。批评别人,不要发“牢*”,要先营造一个尽可能和谐的气氛;三是对事不对人。批评时一定要针对事情本身,不要针对人;四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你批评别人做错了事的同时,你必须要告诉他(她)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一定要让他(她)明白:你不是想追究谁的责任,只是想解决问题。
(三)学会与人为善。良好的人际关系莫过于通过利人来利己。为了自身利益,便置他人利益于不顾,最后往往会落个损人害己的下场。保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人为善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四)学会与人沟通。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同事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隔阂,要想冷静地处理同事之间的冲突,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沟通要讲究原则和技巧:一是要互相尊重;二是要坦白和真诚;三是说话要讲究措辞和分寸;四是要勇于承认错误。
(五)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一件事情你总是想不通,这时你不妨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一想,可能马上就会改变自己想法中一些偏执的东西,从而形成一良性循环。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学会变通,解决常规性思维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他人的情绪,揣摩到对方的心理,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可以让我们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给予对方真诚的鼓励,使团队和谐高效。
(七)要有“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并不等于相同。《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和而不同”,讲的就是大家在一起要和谐,而不是保持相同的观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48
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反之,如果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团结、影响工作,于己于人都不利。
处理人际关系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尊重原则。无论在哪个领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采取轻视别人、居高临下的态度,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二)宽容原则。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不是懦弱,而是一重美德。要学人之长,容人之短,多理解他人,不苛求他人,不用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自觉尊重不同的意见和习俗。这是宽容待人的重要体现,也是团结友善的重要基础,更是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三)简单原则。人际关系应该简单化,每个人之所以工作,最直接、最简单的目的就是挣钱养家糊口,看淡那些名利纷争,也就抛开那些恩恩怨怨。其实,同志之间的相处是一种缘分,人际关系越简单越好,这样每个人不必耗费很多精力去协调、处理关系。那些人际关系复杂的部门,必定是不和谐的团体。
(一)学会赞美别人。在潜意识里,我们都渴望别人的赞美;由此及彼,别人也渴望我们的赞美。每个人都有他值得别人赞扬的地方,所以,学会赞美别人往往会成为你处世的法宝。赞美别人时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真诚。赞美要发自内心,而不是言不由衷;二是要对事不对人。赞美不是阿谀奉承,如果你的赞美毫无根据,恐怕没有什么人会认为你的赞美是善意的;三是要注意场合和分寸,不能滥用。赞美他人,不是廉价的吹捧,不是无原则的夸奖,也不是投其所好的精神按摩,更不是卑躬屈膝的精神行贿,而是要充分肯定别人的优点。
(二)学会客观地批评别人。批评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态度。如果你一味地指责他人,很容易招致他人的厌恶和不满。然而,如果能够让对方感觉到你是来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而不是发泄你的不满,批评就会获得成功。批评也需要讲究方法:一是尽量不要当着其他人的面批评别人。没有人希望在受到批评的时候开一个“新闻发布会”;二是欲取之必先与之。批评别人,不要发“牢*”,要先营造一个尽可能和谐的气氛;三是对事不对人。批评时一定要针对事情本身,不要针对人;四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你批评别人做错了事的同时,你必须要告诉他(她)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一定要让他(她)明白:你不是想追究谁的责任,只是想解决问题。
(三)学会与人为善。良好的人际关系莫过于通过利人来利己。为了自身利益,便置他人利益于不顾,最后往往会落个损人害己的下场。保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人为善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四)学会与人沟通。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同事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隔阂,要想冷静地处理同事之间的冲突,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沟通要讲究原则和技巧:一是要互相尊重;二是要坦白和真诚;三是说话要讲究措辞和分寸;四是要勇于承认错误。
(五)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一件事情你总是想不通,这时你不妨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一想,可能马上就会改变自己想法中一些偏执的东西,从而形成一良性循环。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学会变通,解决常规性思维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他人的情绪,揣摩到对方的心理,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可以让我们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给予对方真诚的鼓励,使团队和谐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