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6 16: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2:04
上海是一座独特的城市,它历经辉煌,也不乏沧桑。 正如这里的建筑,各式各样, 但最能体现上海地方风格的民居建筑就要数城中鳞次栉比的石库门了 。 要想了解石库门的来历,我们不得不追溯上海的民居建筑的历史。 上海的民居建筑形式,是适应开埠后市场经济特点的需要而产生的, 上海最早的旧式建 筑,都不脱传统习俗的建筑格局,上栋下宇,南北平屋, 东西或有厢房,中间呈现一个场院,植树种花,可容纳车马。 此类也有2进或3进的大宅,宅后总临小河, 可沿石阶下河边洗涤。正门开在临街南屋. 这种建筑格局与北方四合院大体相仿; 所不同的是不大注重东西厢房。房屋建筑都是木架人字形结构, 前后两坡大屋顶, 白墙黑瓦,带有浓郁的吴越地域古朴风味。 19世纪后,上海脱离自然经济社会, 而跃为开放的国内最大的贸易市场。外商纷至沓来,各地商人云集, 人口激增。为此中外业主开始由东到西营造民 居。为提高地皮使用率,采用联排并立、群体集居的方式, 设计建筑成上海独有的石库门里弄民居。随后在此基础上, 从20世纪20年代起,又出现了高级新式石 库门房屋,但真正代表石库门特点的,还是初期形成的格局, 这在上海住房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 石库门房屋大都成排建筑在井然有序的里弄内, 是一种砖木立帖承重结构的毗连式房屋,脱胎于传统的四合院、 三合院民居住宅。弄门纵向深入,过道两旁 即为相互毗连的石库门民居。每排三至五个门口不等。 将四合院落的门埭改为高围墙连接的石库门。 屋两面三刀端砌有马头或观音兜压顶的风火山墙。进门为一小天 井。老式石库门为3门带两厢,或3上3下,5下5下和6上6下。 早期四世同堂的家庭多采用这种建筑格局。 正间的客堂有落地长窗8扇,左右为厢房和次房,用 挂落分隔。后有一小天井,最后是单层所谓“灶披间”,即厨房。 二楼正中为客堂楼。两边为上下厢房。正屋子后面的附屋子为晒台。 后天井设有水井。房屋前后各 设有出入口,即前门和后门。因此人们总是用“客堂厢房小天井” 来概括石库门民居。 随后出现的2间式及单开间格局,在灶间上面搭建亭子间或晒台, 采用的是钢筋水泥结构,这种房屋外形上保持了老式石库门的形式, 比较适合核心家庭居住。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上海还出现了一种广式石库门, 其特点是房屋较低矮,不设天井。单开间毗连,二层,有单披灶间, 板墙板窗,不设天井,底屋有暗潮湿,外观类似广东住宅。 新式石库门多出现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后期,以单开间居多, 也有两开间或双间半的,辟有客房、卫生间等。每个单元多为三层, 二层设有阳台。取消了 石库门的前天井和库式高围墙,代之以矮墙小庭院落。 房间分布按西方建筑处理,功能分工更加明确。 此类房屋也为幢幢相连,纵向横排,只是间距加宽,房屋构造 新颖,带有西式房屋风味,实际上仍是老式石库门的演变。 如今,随着上海城市的扩改建,这种石库门建筑已越来越少, 不过多情的上海人依然眷念着他们世代居住的石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