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内在联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6 15:2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2:21
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对它的分析对于理解剩余价值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继承了亚当·斯密、李嘉图理论的科学成分,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从根本上改造了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它的历史性质,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指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2:21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理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价值规律则是要求等价交换。这一理论强调了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并没有回答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
剩余价值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剥削现象。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剩余价值论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而工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只获得了其劳动力价值的补偿。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于,剩余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具体来说,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资本家通过占有这一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因此,剩余价值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和具体化。
总之,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理论。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因为如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而剩余价值则是劳动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即资本家获得了工人所创造的全部价值。因此,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都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运行规律的重要理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2:22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存在了200多年,但人们对它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可谓“学派林立,相互混战”。究其原因,是学界没有把“价值”这个基本概念搞清楚。哲学的价值与经济学的价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经济学的价值是用货币度量的,货币是价值的尺度。哲学的价值是主观评价,与货币无关。
在*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把经济学的价值与哲学的价值混为一谈,牵强附会,自欺欺人,把*经济学的研究引入了歧途。
实际上,劳动与产值(产量)存在必然联系,投入的劳动越多,创造的产值就越多;劳动与价值(价格)不存在必然联系,投入的劳动越多,产品的价值不一定越高。劳动、效用、边际与价值存在联系,但不存在必然联系,即没有规律可言。比如,雨量与粮食产量存在联系,但不存在必然联系,没有哪个科学家能够总结出雨量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式。所以,我们必须澄清劳动、效用、边际与价值的关系,正本清源。
劳动决定产品的产值,不能决定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是由成本决定的,成本是由五种生产要素(劳动、技术、资源、资本、制度)价值组成,这五种生产要素价值共同决定产品的价值,劳动价值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王氏*经济学》对一些基本概念作了重新定义,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创立了“社会产能理论”,为*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发现了“价值恒等定律”,即生产要素价值恒等于产品价值,从根本上解决了价格形成和变动的逻辑性问题。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因果分析,揭示了*经济活动的本质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