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5 10: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38
文 | mickjoust
昨天,2019年4月21日,我的人生第一次半程马拉松(21.0975km)安全完赛,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跑过终点线时,竟意外地没有多少激动,更多的是感触:有准备,不代表能发挥好。
也许对于厉害跑者来说,这点距离并不算什么,不过又是一次以赛代练。
但是,对于一个胖子来说,要站上起跑线,本身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汗水。
虽然比赛前有一直在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但最终的发挥就是不够好。
赛前,看到知乎佳明官方的一篇文章《你知道吗?训练和比赛的逻辑其实是相反的》,文中,G君提到几个关键问题:
这些问题全部碰到。
在C区出发,光是走到起点就花了快5分钟,而在接近1公里处,才慢慢开始跑起来。人多拥塞,速度提不起来,内心就会有点焦急,加上赛前没有做好热身,就更容易慌。
然后,天气过于晴朗,还没有到5公里时,太阳就已经出来,气温持续升高,预感到整体的预期就快要被打破,果不其然,心率区间持续飙升,出汗量远超平时,前10公里跑得异常难受,而人群也会往在阴凉处聚集,造成更加拥塞,节奏放慢,开始越跑越累。
再然后,上下坡比想象的还多,平时对上下坡的训练本来就少,这下就更加打击信心,节奏进一步变乱,还好因为心率飙升,主动用控制呼吸,只能放慢速度。
去年参加10公里时,总觉得加油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到了今年跑半程,才发现,加油会变成另一种负担,特别是坏天气,节奏又被打乱时,特别容易被影响,一听见加油声,就想要弃赛。
最后就是补给,没有真正跑完一次比赛,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更好的补给,一到补给站,就是拥挤的人群,如果要补水,只能停下来,进一步的影响节奏。
于是,后10公里,就出现,跑走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多,心率也上不去了,速度更慢了,人也更累了。如果按照平时的训练,应该是要到17 ~ 18 公里时才会出现这样的撞墙的感觉,但是,真实比赛直接提前到了13公里处。
心中虽然有预期,看似有解法(头脑),但真到了该发挥时,却哑火了。
恰好印证了一句话:想到和做到是完全两回事。
马拉松比赛,会直接毫不客气的调用人所有的机能,而平时只要没有认真训练,比赛时就会暴露无遗。
平时,分散的训练好,不代表最终的整合就好,因为整合能力本身也是需要训练加强的。
通过这次比赛,暴露出平时核心力量,肌肉力量的训练不足,以及临赛前没有完整公里的节奏跑练习,而且不抗热,补给策略有问题等问题。
村上春树说,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每一次看似轻松的突破,背后都是无数次痛苦的努力付出。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会经历无数痛苦与喜悦,失败与成功,变成一场从起点到终点的旅程。
下半年的成马,据说要抽签,只有看运气了,但是训练又要开始了。
冬训结束,夏训开始。
你的持续践行准备好了吗?
我们一起加油吧。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个微行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