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5 22: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9:29
原本的乔莲房手握一副好牌,身为乔家嫡女,备受父母宠爱,可以打出一副王炸。可自小被溺爱惯了的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的,哪怕那个人不钟情自己。只要自己用力,就可以乖乖得到。
因为钟情于徐令宜,想方设法地靠近他,屡次跑到侯府,在他的跟前装柔弱。尽管徐令宜对她冷若冰霜,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可是,恋爱脑的她怎么看得见呢? 她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见的。 她以为自己想要的自然会得到,她以为侯爷会被她的爱所感动……
为了嫁给侯爷,她不惜毒害徐令宜的先夫人罗元娘,让她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为了嫁给徐令宜,心甘情愿地自降身份做妾;为了让自己转正,她不惜用小*害谆哥儿,屡次加害罗十一娘,只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爱!
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自以为奸计得逞的乔姨娘,觉得自己的母亲太过柔弱,就私自带人想去乡下庄子斩草除根,让罗十一娘永远无法开口。最终,却被侯爷和罗十一娘识破*,黯然离场。
而下线前,乔姨娘和她母亲的对话也暴露了 育儿 的真谛: 过分的溺爱,会害了孩子一辈子。没有她母亲的纵容和溺爱,就没有乔莲房的自私冷酷。没有她母亲的爱而不教,就没有乔莲房的冷血无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王老太太,就是一个宠溺无度的母亲。因为小女儿王大娘子从小养在别人家,就对自己的大女儿康王氏过度溺爱。大女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她想要嫂子的送子观音,就把它据为己有;她看不惯嫂子,就撺掇母亲给哥哥纳妾;她觉得盛家没出息,就让母亲把自己嫁去康家,把妹妹嫁去盛家;她见不得妹妹比自己过得好,就时不时到妹妹家挑拨是非……
甚至,她为了能控制盛家,就借妹妹的手来毒害盛老太太。在被明兰发现后,王老太太想到的不是惩罚自己的女儿,而是想要设法地包庇自己的大女儿。在盛家不同意后,王老太太还觉得,如果自己的丈夫还在世,他们是断不敢欺负自己的大女儿的。
也正是王老太太对女儿的满足和无底线地骄纵,最后让康王氏成了一个阴毒自私的毒妇,被丈夫抛弃,被哥哥嫂子厌弃。
没有不好的孩子,也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过分的溺爱和无底线地满足,只会让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觉得自己的要求是理所应当的,觉得自己是中心,别人都应该满足自己,从而养出了不知感恩,自私无情的品性。
记得曾经看过一期的《心理访谈》节目,心理学教授杨凤池先生谈到女儿小时候,妻子出差,不太会做饭的他大汗淋漓地在厨房做好了午饭,上小学的女儿却想去吃麦当劳,不想在家吃饭。
杨先生就当场拒绝了女儿的要求,女儿质疑爸爸明明有钱。杨先生仍然告诉女儿:“自己是有钱,但那时自己赚的。你要想吃麦当劳,将来你赚钱买一麻袋麦当劳都没问题。”
在物质充裕的今天,吃麦当劳根本不是难题。但杨凤池先生明白,如果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中心,想要什么都应该被满足。
《锦心似玉》中的王煜就是因为母亲的宠溺和放任,而成了一个纨绔子。他每天不务正业,只知道吃喝玩乐。不仅把祖辈留下的家底耗个精光,还把妻子的嫁妆抢去挥霍。即使他在外面花天酒地,母亲也不规劝自己的儿子上进努力,而是规劝儿媳罗二娘善待儿子。即使儿子毒打二娘,母亲也只是把自己的家底送给儿媳,希望家宅安宁,却从来不教儿子。
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也是人间最纯真的感情。没有爱,孩子就没法生存和成长。爱,是孩子成长的底色,是孩子成长的心理营养,让他们有安全感。
在孩子三岁前,我们应该用无条件的爱回应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安全的,从而自信乐观地成长。在孩子三岁后,我们应该更有智慧地爱孩子:在爱的基础上,教他们规则和为人处世的底线,帮助他们适应 社会 ,走向 社会 。
所以, 育儿 路上,爱是孩子成长的底色,但是爱孩子不是包办孩子一切,让孩子为所欲为,而是在爱的基础上教孩子规则,教孩子感恩,教孩子劳动,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乔莲房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生气,但在她下线时,母亲抱着她悔恨是自己害了女儿的场景也警惕着同为妈妈的我: 爱孩子不是无底线地满足孩子的私欲,不是爱而不教,不是时刻盘旋在孩子上空,管控着孩子的一切生活。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如同乔莲房,原本是高门嫡女,身份贵重,但是母亲的溺爱和超量满足,让她成为了不幸的孩子。而罗十一娘虽然是庶女,不受待见,但是母亲知书达理,为她考虑,教她为人处世,教她与人为善,最后成就了女儿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