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诗人为何会“独怆然而涕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6 00:5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2:53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它是一首盛时不遇的名篇。它表达了作者的*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2:54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想用自己的才能报国国家却不接受空血了一身的本领没地方用。是你也会哭的
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2:54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它是一首盛时不遇的名篇。它表达了作者的*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2:55
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样,只因怀才不遇,每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