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6 00:1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2 15:54
道枢:道术精要,心符:养心妙诀。运动是保持自己顺应自然的精髓要诀;沉静地修心养性是保持自己心灵稳净的精妙办法。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求玄珠赋》。
至乎哉!元珠之为物也,渊渊绵绵,不知其然。存乎视听之表,生乎天地之先。其中有象,与道相全。求之者刳其心,俾损之又损;得之者反其性,乃元之又元。元无音,听之则希;珠无体,搏之则微。故以音而求者妄,以体而得者非。倏尔去焉,将冥而齐往;忽乎来矣,与罔象而同归。
是以圣人之求元珠也,损明圣,薄仁义。索之惟艰,失之孔易。将在乎以心忘心,以智去智。其难得也,剧乎剖巨蚌之胎;其难求也,甚乎伺骊龙之睡。将致之於驯致,岂求之於躁求。性失则遗,若合浦之徙去;心虚潜至,同夜光之暗投。斯乃动为道枢,静为心符。至光不耀,至真不渝。
察之无形,谓其有而非有;应之有信,谓其无而非无。故立喻比夫至宝,强名谓之元珠。名不徒尔,喻必有以。以不凝滞为圆,以不炫耀为美。盖外明者不若内明之理,纯白者不若虚白之旨。藏於身不藏於川,在乎心不在乎水。
然则外其心,颐其神,韬其光,保其真,虽无胫求之必臻;劳其智,役其识,肆其志,徇其惑,虽没齿求之不得。则知真宗奥秘,妙本冥默。珠者无形之形,元者无色之色。亦何必游赤水之上,造昆邱之侧。苟悟漆园之言,可臻元珠之极。
扩展资料:
道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第一原则:“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所以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道家第二原则:“为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四种情况: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伤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没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剐。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
道家第三原则:“清静为天下正”。清静之道,自然之道。“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时无声胜有声。“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烦,不可挠;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严子陵:“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道家第四原则:虚其心。道就是虚,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乐;即让心虚着,没有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乐趣。虚心:可以学习新知识;可以更加包容一切。只有虚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虚心的意义: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虚心是一种美德,心量特别大,能包容各色各样的人,特别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才。经营智慧:忘却屡屡经验才能有更适合发展的东西。
道家第五原则:“正言若反”。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反动”-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运动。“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该智则智,不该智则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相辅相成“——太极管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面的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求玄珠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2 15:54
动是道起作用的源头;静是心与道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