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16 09:05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0-16 13:26
1、孩子要睡觉不要批评。如果已经是晚上的时间,孩子就要睡觉了,那么,我们应该别去批评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让他安心睡眠,实在犯了错误,可以暂时不批评,等到第二天不迟。
2、人多地方不批评孩子。孩子犯错误可能是不分场合的,但是,家长批评教育孩子,却应该注重场合,而有些家长恰恰是不分场合,即使是人很多的地方,也不加收敛,这样会让孩子感到羞愧难堪。
3、孩子兴奋时不批评。如果我们的孩子因为某种高兴的事情,正处在兴头上,那么,我们也应该不要马上批评他,因为孩子的心灵还是比较脆弱的,如果他是兴高采烈的,而你却泼了冷水给他,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4、吃饭时不能批评。如果孩子正在吃饭,那么,也千万不要批评孩子,因为正直孩子的正常饭点,都会在孩子的身上形成固定的生物钟,在这个时候,突然打断孩子,会让孩子消化系统紊乱,从而影响食欲。
5、生病体弱时不要批评。如果我们的孩子生病了,正式身体比较虚弱的时候,那么,这时候一定要多加关系,不要让孩子的心理再受到无情的打击,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发火,从而让孩子能够专心养病。
6、认错后就不再批评。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已经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承担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那么,我们就不要再批评孩子,不能对孩子不依不饶,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7、反省时先不批评。孩子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在犯了错误及时反省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这时候就不要严厉批评孩子了,自己能够改正,自然效果会更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06:44
现孩子犯错后及时批评指正最有效。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06:44
如何正确批评孩子
如何正确批评孩子,孩子总是需要家人的用心呵护和悉心教导的,要学会给孩子减负,都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宝宝的情感认知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下面我分享如何正确批评孩子方法。
让孩子心服口服,这些技巧比吼管用
当你吼孩子时,态度是强硬的,情绪是失控的,你跟孩子间的沟通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批评教育的目的是帮孩子认识错误,不是发泄父母的情绪。
真正的教育是绕过情绪进行理智交流,用「回应」替代「反应」。
1、 强调后果,不强调状态
孩子一岁半后,已经能够设想事情的后果,并且根据推测的结果来决定处理事情的方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强调状态是没用的。
相反,我们要告知孩子结果和其中的因果关系,引导孩子做出健康的行为。
比如,孩子吃饭时左顾右盼,你说:「你看你吃个饭也不好好吃,真不听话!」这就是强调当下的状态,对孩子来说是无意义的,因为他并不明白「不好好吃饭」有什么不好。
相反,你说「等下午饭时间就结束了,妈妈要把碗收掉了。如果到时候你还没有吃饱,就会饿肚子的。」
孩子知道了「饿肚子」的后果和「不好好吃饭」的因果关系,就会重新考虑「好好吃饭这件事」。
2、 控制情绪,对事不对人
当我们被负面情绪支配时,一不小心就会口不择言,会把孩子的行为和本质挂钩,给孩子贴上「不听话」「坏孩子」的负面标签。
当发现自己情绪即将爆发时,尽量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平复情绪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急于获得孩子立即的妥协或积极回应。
你可以尽量用冷静的方式说出你的想法或担忧:「宝宝,现在满地都是玩具,我很生气。妈妈现在去房间呆一会,我希望等下你能把玩具收拾好。」
孩子都是有共情能力的,当你大方地、冷静地向孩子吐露自己的感受,最能激发他的同理心。
他们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3、 多用建议,少说应该
一些「命令式」的话语,不仅没有尊重孩子,还会妨碍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当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要是你直接吼:「快把玩具还给小朋友!」
这样强硬的语气,即使孩子服从,也并非心甘情愿,甚至会激发孩子的叛逆,死活就是不还。
相反,巧妙地使用「选择理论」,用非控制的语气给孩子建议和选择,孩子也会更加配合。
宝宝,你抢了乐乐的玩具,乐乐很难过。妈妈陪你向乐乐说对不起好不好?
如果你很想玩这个玩具,你去问问乐乐能不能一起玩?或者拿你的玩具和他交换着玩?
用恰当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给他人带来了不愉快,能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并且体验掌控感。
4、 给孩子预留缓冲时间
当我们想要纠正孩子时,不能期待孩子马上纠正,时时给与正向反馈。
当孩子持续做某件事时,你的强制打断会让他们感觉很糟糕,他们需要时间消化信息,面对自己的情绪。
所以,家长在提出建议的时候,不防给孩子预留一定的过渡时间。
宝宝,马上就要到睡觉时间啦,咱们再玩五分钟,就把玩具收拾好,然后上床睡觉好不好?
这样的表达,比粗暴的跟孩子说:「睡觉时间到了,快去睡觉!」让孩子更有选择的自由。
说了这么多,你学会了吗?
不吼不骂,用更加正面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如就先从上面这 4 步开始吧。
以上就是家长怎么有效的批评孩子,正确批评孩子的方法,请大家继续关注。
一、适用批评的场合。
对于孩子的行为,应该说犯错误是常态,把事情做对是特例。
如果孩子事先没有被教导或没有被警告,那么他做了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所谓的“错事”,是不应该被指责的。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错误,那么你批评他,他会不服而产生逆反心理,以后你正确的话他也听进去了;或者把他给批傻了,下次什么也不敢做了,变得唯唯诺诺,自卑怯懦。所以对孩子进行批评的场合是:
1、孩子对其所犯的错误是明知故犯;
2、该错误行为是初犯,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习惯。如果形成了稳定的坏习惯,批评这个工具就失效了,并且会越批越严重。
二、批评的矛头只能针对“行为”而不能指向“人本身”,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不应该做出“撒谎的.行为”,而不能说孩子因此就是一个“撒谎的人”。我们必须了解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当我们批评孩子的行为时,那意味着只要他不再做此“行为”就可以了,他还可以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而当我们说孩子是撒谎的“人”时,那就意味着今后他无论怎么做没有用了,都无法成为一个诚实的人了。这等于给他判了“死刑”,使他感觉彻底没希望了。并且当我们破坏性地批评孩子时,扼杀的是孩子精神人格,伤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贬损的是他的自我价值,使他失去改掉缺点把事情做好的动力。
三、批评公式: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该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并且能够做对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把批评的步骤都做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实施一次有效的批评,必须做到:
1、陈述事实。
就是说要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这是批评他的前提。
2、确认可罚性。
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批评他,确认错误的严重性和对孩子以及别人伤害性,给出批评的理由。
3、表达感受。
主要是表达痛苦与愤怒的感受,这是要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使你感到非常痛心,由此让孩子找到痛苦,让他把他的错误行为与痛苦连接在一起。
4、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
这是说让孩子认识到,虽然他的行为错了,但是你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并没有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改变了你对他的看法。在你心中,他的“行为”虽然出了错误,但是他的“人”还是个好人。这样他才有改变缺点和错误的动力。
5、表达期望。
这是告诉孩子,尽管他犯了错误,但是你依然对他有信心,并且你还期望他能够好起来。这是他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