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中秋节风俗吃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21:32
桐乡八月十五中秋节,有斋月习俗。祭毕,合家分食月饼,若有人外出,外一小块留着,以示团圆。
是夜,备八宝鸭等丰盛酒菜,全家团聚合欢。也有在是日熬制桂花粮吃的习俗。节前,新婚婿、女去看望岳父母,送礼品鱼肉鸭酒及月饼等,俗称“望八月半”。
其他节日风俗:
百节年为首,在春节,正月初一,俗称“年初一”。凌晨。爆竹声、鞭炮声此起彼伏,曰送旧迎新。天色发白,设供果,泡佛茶,点香烛,男女老幼穿戴新衣新帽新鞋袜,敬拜天地神佛。然后国主人开正门,全家喝糖茶,吃年糕。是日,有庭院有井者,设香案糕果茶酒于井边,祀之,以物掩井栏口,曰“封井”。是日不扫地,谓可聚财。邻里间相互拜年,双手抱拳作揖,口称“恭禧恭禧!”“发财发财!”。街坊商店停业,唯点心店、茶馆开业。人们吃馄饨、烧卖,老人照例上茶馆喝茶,店主泡上橄榄茶,曰“元宝茶”,茶客送红纸包,谓之喜钿。街头遍设花纸(年画)摊,孩童们喜购各式花炮、玩具,年轻人群集一起,敲打年锣年鼓。正月初二(也有初一)夜,户主将新的灶神像供入灶龛,挂上新的红布灶幔,设供时、粉贺子,合家向灶神膜拜,谓“接灶”。是日(也有初三)起,亲友互相拜年祝贺,接续到初入,曰“走亲戚”。旧俗先到娘舅姑夫家,再去其他亲友家。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红纸包钱,名曰“拜年钿”。
元宵节
五月十五夜,各户张灯结彩。遇丰收年景,常有集会迎花灯。明万历
《海盐县志》载:“闹元宵„„纵游人观灯,元近百里毕集。”*期间县内灯会以澉浦最盛。正月十五上灯起至二月初进入*,有龙灯、狮子灯、鱼灯、蟹灯、蚌灯、走马灯以及大型亭台楼阁花灯,各式灯彩,斗奇竞巧,绚丽多彩。还有一种滚灯,边迎灯边表演武术,人称英雄灯。年少好胜之辈常纠众抢夺,易生事端。抗日战争爆发后,迎灯之俗渐废。元宵夜,农家有烧“田财火”习俗,用稻草芦柴扎成火把,点燃后在自家田边,边跑边咕边将田边茅草点燃,盼五谷丰登,蚕花茂盛。此俗六七十年代一度中止,近年来一些乡村又兴。
二月二 二月初二,各家吃“撑腰年糕”。俗谓“吃了撑腰年糕,腰北肝,体
健壮,又利劳作”。
清明节
家家备酒菜祭祖,称为“过清明”。家人去祖先坟上扫墓,小辈还给
坟墓除草、添土、修剪树枝。是日,家家吃草头团子。旧俗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停止用火一天,不烧饭,不点灯,怀念春秋时隐居而死的介之推。明天启《海盐县图经》载:沈汇于每岁清明前后三日,土人装龙舟为竞渡戏。50年代起,群众团体和学校组织青年、学生祭扫*烈士墓,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端阳节
五月初五端阳节,俗称“端午日”。旧时门上贴钟馗像,挂端阳符。
门口插艾叶菖蒲,俗有“艾旗菖剑”之说,谓能辟邪祛恶。是日家家食五黄,即黄鱼、黄鳝、黄泥蛋、黄瓜、雄黄酒,孩子额上用雄黄写上“王”字,耳朵里抹雄黄酒,幼儿穿*印花老虎衣,谓能驱邪避毒。是日正午时室外内熏苍术白芷,妇女用丝线结香袋,内置栀子、生大黄等,佩挂在小孩衣襟上,并用大蒜菖蒲扎在床檐上,谓能解毒避瘟。家家户户吃粽子。芒种前,父母去婿家看望新婚女儿,带肉一方,鱼两条咸蛋、水果及端阳粽若干作为礼物,农家另置办秧凳一只、拔秧伞一把、布伞两把、扇子两把、箬帽或草帽两顶,一并送至婿家,婿家设宴招待,曰“拿端午”。今吃粽子、拿端午、熏苍术白芷等俗仍流行。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斋月习俗。祭毕,合家分食月饼,若有人外出,
外一小块留着,以示团圆。贫困之家以黄南瓜团子代替月饼。是夜,备八宝鸭等丰盛酒菜,全家团聚合欢。富户人家设宴邀亲朋赏月。也有在是日熬制桂花粮吃的习俗。节前,新婚婿、女去看望岳父母,送礼品鱼肉鸭酒及月饼等,俗称“望八月半”。
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赏菊饮花酒、吃重阳糕习俗。重阳糕系糯米
制成,上插竹篾五色三角小纸旗。先祭灶神,然后分食,此俗寓“登高(糕)避灾”之意。早先户户自己蒸制,先后市上糕团店购买。武原镇糕团店卖红、黄、青、白色团子,上插小三角旗、斗、状元郎。此习今废。民间谓,重阳日晴,一冬无雨。此日后,百工入夜操作,谓“做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