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04:07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变化,国内的教育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的不断推广,多媒体计算机和校园网逐步普及,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它的生动性、直观性、参与性等特点,调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关注、质疑和进一步探讨的兴趣,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而在现时的课堂教学中,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没有得到合理运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课堂一节课几乎都是教师在展示课件的内容,学生没有思考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有的老师操作的课件只是从网上下载下来,没有根据自己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便拿到课堂上用,课件看起来十分精美生动,内容却未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因此实效不大。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摆在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校确定了“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在语文科开展实验研究,通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利用网络资源的广泛性,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单靠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受时空的*,难以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而网络资源以其独有的优势,能在瞬间把古今中外的“相似”、“相关”的文章呈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和充分阅读的平台。
1、发挥网络优势,激发阅读兴趣
多媒*作的阅读资料,可以借助绚丽的色彩、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言、美妙的音乐等,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课文《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空前盛况,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心情,表达了我国人民热爱中国*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领袖、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感情。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不可能感受到当年那种激动人心、欢欣鼓舞的场面。实验老师则利用网络资源——电影《开国大典》来弥补这一不足之处。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主旨的基础上,播放截取的电影《开国大典》片断,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电影综合运用图像、声音、色彩、音乐、语言、情节、背景活动等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的情感与电影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的情感也在渐渐沟通。电影把学生带到了开国大典的情境中,让他们亲自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建立新中国、创业之艰难、心情之兴奋、自豪。学生在课文与电影的紧密结合中参与、建构,整个课堂充盈着一种浓浓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这样,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最有利的因素,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建立阅读网站,提供阅读材料
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材料,建立有助于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网页,存放到学校的网站上,或存放到本地局域网超链接到Internet,使学生通过超链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阅读的素材。我们从以下三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向学生推荐读物。《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向学生推荐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外名著(青少年版)等。所以,老师可以利用网络查找有关的读物,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专题阅读网站,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如学生通过专题阅读历史故事,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了解古代的经济、*风貌等,这样就可以完善知识结构,扩大视野。(2)结合教学内容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几篇有关人物描写的文章:《泥人张》《快手李》《守财奴》(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等。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进一步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3、注重方法指导,养成阅读习惯
达尔文说过:“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莫过于学习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如同拿到了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我们教给学生以下几种读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1)做读书笔记。摘录的形式可以是传统的手写摘录,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摘录在QQ空间或博客里。三、四年级应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五、六年级则以摘录优美句子、精彩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读书心得体会为主。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2)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求来确定。假如阅读的是语言优美的文章,想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则应该采用精读法,选择重要的语句反复品读,仔细琢磨,领会实质,学习写法,积累语言;假如阅读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则应该采用略读法,只要迅速掌握文章所介绍的知识内容就可以了;假如阅读新闻报刊,则应该采用浏览法,可以选择性地阅读版面、标题、导语,快速了解新闻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就可以了。(3)加强合作阅读。我们把班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阅读能力强的与阅读能力弱的相结合,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促进。
4、展示阅读成果,享受成功喜悦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课题组组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展示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1)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在班级的Q群里进入同学的QQ空间,或进入同学的博客,互相观摩同学的读书笔记,通过投票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在课堂上打开优秀的读书笔记,让学生观摩学习,让小作者享受成功的喜悦。(2)举行信息发布会。让学生把自己阅读到的感兴趣的信息,利用PowerPoint制成幻灯片,展示给大家看并进行演讲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3)主题学习网站的评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我们让学生开展了以圆明园为主题的探究性活动,全班分为“名园概貌”、“名园风光”、“名园收藏”、“名园浩劫”、“名园论坛”五个小组,通过课余的网上搜索,以小组为单位,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制成圆明园主题网页。利用局域网作为平台,分组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以主题网站的形式来探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二、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写作能力。
融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集成信息的网络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对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写作*
老师通过信息技术,从网络上选择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把相关的声音、图片、录像、文字等各种多媒体资料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做成所需的教学课件。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既虚拟又真实的生活空间里获得深刻的印象和真实的感受。在上“介绍喜欢的小动物”的作文指导课时,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各种有关猫、狗等动物的声音、图像、视频,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种顽皮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时而嬉戏,时而进食、时而睡觉,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脑海里已形成了生动的形象,对小动物有了深入的了解,喜爱之情也油然而生,表达的*被点燃了,“要我写”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我要写”。
2、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互联网上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生动的信息素材,学生走进了网络,会使他们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让视野变得非常宽广,让单纯的生活阅历变得丰富多彩。面对网络上无限的信息,学生通过浏览,自由选择适用于自己习作的相关资源。在上作文指导课“介绍自己的家乡特产”时,老师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产品的外部特征、营养价值等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介绍的产品,学生不但介绍得非常具体,还补充了产品其他方面的知识,写起作文来更是得心应手。经课后调查,94%的学生都有通过网络去搜集相关的资料。由此可见,网络上无限的信息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3、提高学生的互评能力
因为网络是一个多元的空间,具有开放性,学生之间的交流方便快捷,学生都乐于参与,我们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互评作文。如上完“介绍家乡一种特产”指导课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放在QQ空间上,先在留言版那里给自己的作文打打分。身为管理员的老师发出一条公告:“同学的QQ空间新增加了本单元的作文,大家去看看,当当小老师,给他们打打分,提提建议!”公告一出,学生的兴趣更浓了。两天后,老师到学生们的空间浏览的时候,习作下面已经多了本班学生的个性化留言,评价还很中肯。
4、保持学生写作的动力
文章长期被保存在网络上,不断地接受别人的评价、得到别人的赞美,如“你写得真不错,看了你的文章,使我很感动”、“我真羡慕,能把作文写得这么有意思”、“你写得真美”,甚至有一些在我们眼里看起来不算好的作文,也会有不同的追随者。孩子们从中获得写作的信心,从而激发了写作的动力。即使是写得不怎么出色的文章,也会在网络中得到别人的鼓励,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习作中的许多亮点。这与仅仅得到老师一个人的评价,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时间一长,许多学生都说:“我以前写作文很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的作文写不好。现在,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我一定能写出更好的文章。”这样产生的写作动力是什么都不能比及的。孩子有了动力,写作对他们来说,自然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三、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整合网络、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网络资源信息量大、内容充实、形象丰富,实验教师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抓住学生求新求异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凸显课文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现代科技含量,并设计专题研究小栏目,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借助网络资源进行专题阅读,拓展视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学习观念得到更新。学习的方式多样,学习结果也个性化,适应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对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学习方式感到新鲜有趣、有成功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高涨,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课后,主动阅读、合作探究的氛围更浓。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课堂教学更加突出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向往奥运》一文时,由于文章写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之时,而我们国家已于去年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充分开发、利用相关资源,除了引导学生感受国人申奥成功时的喜悦,还引导学生感受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喜悦。老师先从网上收集北京奥运会从圣火传递到开幕式再到奥运赛场夺冠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精彩画面,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源展现课文所蕴含的人文因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真切地感受到和平、友谊和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深深地体会到举办奥运会是一件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丰富的教学资源,突显的人文因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突破时空界限,丰富学生的各种感知,充实学生的各种表象认识。在研究中,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网络资源的独特优势,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