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26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10 02:49
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是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23:57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历史背景
1994年,中国组织相关专家对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过初步分析与论证,认为中国已有能力开展月球探测,但由于各种原因,探月计划未能启动。
2000年8月,由王大珩等9位院士和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科技部、中科院和高等院校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成立,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月球资源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进行了论证评审。
2001年,由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组成的专家研究小组成立,有效载荷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地面应用系统等的研究工作开始展开;10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项目立项 。
2002年3月,“月球资源探测卫星工程可行性”的立项报告提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1:15
“嫦娥1”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该探测器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
资料表明,“嫦娥1”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整个“奔月”过程预计需要8~9天。“嫦娥1”号发射成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
“嫦娥1”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嫦娥1”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2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数据资料显示,“嫦娥1”号星体为一个2×1.72×2.2米的长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专家指出,“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嫦娥1”号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以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根据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4项科学任务的需要,科学家们在“嫦娥1”号上搭载了8种24台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对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3”号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嫦娥1”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在*、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领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从*领域来看,“嫦娥1”号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是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又一象征,表明了中国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资源、实现科研创新、凝聚民心、增强国家竞争力等一系列远大目标的决心与行动。“嫦娥1”号在十七大胜利闭幕之际成功发射升空,无疑是对*十七大献礼的最好礼物。这将极大地振奋全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提高*的执政威信。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在事关全民族利益、指向国家改革开放深化的重大时代事件面前,民众与*上下同欲,其产生的集中效应不但能确保“嫦娥奔月”成功,也能在以后的日常建设中起到领航灯作用,保证社会又快又好地和谐发展。“嫦娥”奔月的成功,还将意味着在国际空间开发和探测上,中国必将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具有发言权。这也是中国在发射“嫦娥1”号探月卫星后,要求成为国际空间站第17个成员国的原因所在。
而从经济领域来看,“嫦娥1”号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将带动信息、材料、能源、微机电、遥科学等其他新技术的提高,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月球上特有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是对地球上矿产资源的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月球表面具有极其丰富的太阳能,月壤中蕴藏的丰富的氦-3也能提供新型核聚变的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从军事领域来看,“嫦娥1”号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导弹打卫星和激光摧毁卫星的技术已经日臻成熟。虽然这次“嫦娥1”号卫星没有携带任何与军事有关的设备,但是中国的运载火箭可以在发射出现故障时实施紧急关机,飞船和卫星可以在外太空实施数次变轨,当卫星发生故障,可以用弹道导弹或者激光予以摧毁,显示我国如果要在外太空实现军事用途也并非难事。
从科技领域来看,它将促进中国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中国基础科学的全面发展。月球探测将推进宇宙学、比较行星学、月球科学、地球行星科学、空间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学等学科的发展,而这些学科的发展又将带动更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目前中国科学家对月球的了解和认识往往依赖于他国提供的材料,这样就丧失了许多研究月球的机会。
从文化领域来看,“嫦娥1”号的发射成功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探月给人类本身带来了社会发展理念的“*性改变”,人类第一次将思维与身躯同时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进入到地球以外的无限宇宙空间中,实地接触了月球表面,人类之前所摸索出的各种科学理论得到部分验证或反证。人类文明编年史从国家疆域、地球视野进入到“光速世界”,堪称又一大跨越。
“嫦娥”奔月的成功带给中国人的是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就如当年中国爆炸原子弹之后全世界华人的欣喜。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大国,可是中国却在很久以前丢掉了自己的强国地位。每一次成功带来的国家强大的希望对于中国人都是激励,这种激励又进一步刺激了新的成功,获得巨大的民族动力。“嫦娥”奔月所带来的攻坚精神、创新意识都成为了全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嫦娥”奔月是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通过媒体以各种形式传播“嫦娥”奔月的科普知识、时代意义,公众接受了氛围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启蒙。
知识点
月球三维图像
月球三维图像是中国第一个探月卫星“嫦娥1”号所描绘的月球表面照片,是由CCD立体相机获取的影像数据,经三线阵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制作而成。2009年9月28日,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通过专家评审。这是目前(截至2009年9月28日)国际上精度最高的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
这幅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是目前(指2009年9月)国际上覆盖全月球、平面与高程的分辨率最高、数据精度最高的月球三维地形数据,将极大地促进对月表形貌的特征、规律与成因的研究,推动月球构造与区划的科学厘定,深化对月球地质及其演化历史的认识,并为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设计、有效载荷配置、关键技术要求和工程保障条件等奠定重要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2:50
嫦娥工城。机构改革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