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具体时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3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44
五代十国 (907-979)
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的激烈混战使社会经济、文化受到极大影响。在五个朝代中维持时间最长的后梁也只有十七年。
后梁: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而叛变投唐的黄巢起义军将领朱全忠(朱温)于903年朱全忠再起反心,挟持唐昭宗并诛宦官数百人,彻底翦除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904年,朱全忠杀昭宗,另立李柷为太子即位,是为哀帝。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贬逐朝官,并将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历史称之为"白马驿之祸"。在*上的阻力全部扫除后,朱全忠遂于907年废哀帝自立,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都于开封。至此唐朝完全灭亡。由此中国历史由此也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混战时代。公元912年6月,朱温第三子朱友圭杀父朱温自立自称??帝。913年2月,朱温第四子朱友贞讨逆之名又杀兄自立,称梁末帝。
后唐
后唐: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勖继其父李克用(唐昭宗封为晋王)之位,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后攻破幽州,尽并卢龙及河北之地,923年称帝,建后唐,称庄宗,同年攻占开封梁末帝死,后梁随即灭亡,庄宗遂定都洛阳。926年后唐魏州发生兵变,庄宗被乱兵所杀。太祖李克用养子李但遂入洛阳,称后唐明宗。明宗死后,933年明宗第三子李从厚嗣位,称闵帝。后为李从珂部下所杀。934年明宗养子李从珂乃即位,936年大将石敬瑭叛后唐,引契丹兵败唐军,攻洛阳,李从珂*身亡。
后晋:936年李克用部将石敬瑭反唐,借契丹兵攻入洛阳,灭后唐称帝,国号晋,称高祖。割燕云十六州与辽,对辽主臣称子。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贵嗣位称出帝。946年,辽兵攻入卞,出帝被掳至辽建州,后晋亡。
后汉:沙陀部人刘知远曾与石敬瑭合谋反唐。后唐灭亡后,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后晋亡,他便改国号汉,后定都于汴,称高祖。 948年高租第二子刘承佑嗣位,称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隐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杀之,郭威遂反,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亡。
后周:950年后汉大将郭威以邺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灭后汉,即帝位,建后周,称太祖,后于954年卒。同年柴荣以太祖养子嗣位。959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训嗣位,称恭皇帝。960年正月,辽兵南侵,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御,在陈桥策动兵变,建宋代周,恭帝在位仅六个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44
【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的说法为:北宋建立于960年,作为中原地区主体政权的“五代”结束,历史主体进入北宋时期,因此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期间;另一说为:北宋灭亡“十国”中的北汉于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45
主要有,晋王灭燕,晋灭后梁,后唐灭前蜀,契丹灭后晋,南唐灭闽,周世宗征辽,周世宗征南唐,北周—北汉之间的战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45
唐末到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46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实际是十四,或计入后唐太祖李克用,见新史),播乱五十秋。”这是讲在中原先后更叠的五个短暂王朝。中原朝廷之外,还有十个政权先后割据两蜀、江南、岭南和河东,合称“十国”。与五代十国对立的,在北方有契丹,即辽朝。
钱穆《国史大纲》曾提出五代十国期间有六件事值得特别注意:
1)关中自李茂贞以外,别无割据之雄,此足证西北一代之残破,至是已不够割据建国之资力。长安代表周、秦、汉、唐极盛时期之首脑部分,常为中国文化之最高点。自此以后,遂急剧堕落,永不能再恢复其以往之地位。
2)甘陇一带亦臻于破灭。(西夏)李元昊虽构逆倔强,其土地亦超过五凉,然苟绝其岁赐互市,则不免衣皮食酪,几不能以为国。是以亟亟屈服,北事辽,南事宋,仅足自存。……中国西北部文物骤衰,实为唐中叶以后极重要之转变。
3)五代中只有后唐都洛阳,……其它四代皆都汴,直到宋代不能迁都。此证黄河流域之气运,不仅关中以西不能复兴,即中都洛阳一带亦不够再做文化、*的中心。中国社会的力量,渐渐退缩到东边来。
4)五代均在黄河流域,十国除北汉外均在长江以南。……自此以后,南方社会遂渐渐跨驾到北方社会的上面去。
5)是石敬瑭称臣契丹割幽、蓟十六州(据全祖望《燕云失地考》的说法,石敬瑭贿赂契丹不只十六州)。此十六州既为外族所据,从此中国北方迤东一带之天然国防线,全部失却,大河北岸几无屏障。中国不得不限于天然的压迫形势下挣扎。
6)中国东北部契丹之骤盛。
1、五代的更叠
【五代除后梁一个短暂时期以及后唐都洛阳以外,后梁大部分时期和其它三代都以开封为首都。】
五代持续共五十四年(907-960),有八姓称帝(后梁、后晋、后汉各一姓;后唐三姓:明宗李嗣源本名邈佶烈,为李克用养子,末帝从珂本姓王,为李嗣源养子;后周二姓:郭、柴),共十四君(前说十五帝,或包括李克用,后唐追尊为太祖,见新史)。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人,后唐、后晋、后汉的君主都是沙陀人(或沙陀别部、别种)。十四君中被杀者有八个!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后梁,为十六年(907--923);最短为后汉,四年(947--951),其时“置君如易吏,变国若传舍”[ 《新五代史》?],“势均者较斗,力败者先亡”[ 《旧五代史》卷13。]。力弱者又勾结契丹,使社会矛盾增加了*。
(1)后梁(907--923)
公元907年,朱温以禅让的方式夺取帝位。在此之前,曾于天复三年(903)尽杀宦官[ 详见《通鉴》卷263,昭宗天复三年春正月,“戊申,李茂贞独见上”条,8594页以下;并参该条“臣光曰”论宦臣专权。]。天佑二年(905)又有“白马之祸”,是年六月,朱全忠把被贬官的唐朝贵族官僚三十余人于滑州白马驿一夕杀尽。朱温的谋士李振说:“此辈(指贵族官僚)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 《通鉴》卷265,8643页。]白马之祸表明,所谓“清流”更不如隋唐时期了,旧世族门阀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基本上消灭了〖普林斯顿的陆扬近年提出,中晚唐“清流”指文学出身之士〗。朱温所代表的是军阀和地方势力的结合。中唐以来的河北强藩魏博、成德也因战败归附朱温,河朔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朱温的*:军队为以元从改编的“厅子都”;文官则开科举选拔。
经济:朱温在称帝前,对农业就比较重视,曾任命张全义为河南尹,以恢复洛阳地区的生产。张全义镇河洛三十年,相对稳定。开平二年(908),又令诸州灭煌以利农桑。明年,又令两税外不得妄有科配,禁州县猾吏“广敛贪求”,对唐朝积弊有所改革。
朱温912年为其子朱友珪所杀,其后梁朝内讧。内讧政变是五代乃至宋代都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统治集团的核心是靠血缘关系维持的,如同在部落酋长的家族内,担任最高统治者的机会均等,易于取代。923年,梁灭于后唐。
(2)后唐(923--937)后晋(936--947)、后汉(947--951)。这三代的更替实际是沙陀人内部的政变。
后唐庄宗李存勖(886-926)乘后梁内乱之际攻取河北,累败梁军,比较彻底地消灭了中唐以来长期跋扈的河北三镇。但李存勖本人好唱戏,又会作曲,灭后梁后,亲信任用伶官,自取艺名“李天下”,常与伶人如敬新磨等一起排戏、演戏于宫内。伶官景进居中用事,败政乱国。庄宗终为伶官郭门高所弑[ 见《新五代史》卷37《伶官传》。]。
936年,后唐北京(太原)留守石敬瑭以割燕云十六州、岁纳币三十万匹帛及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的条件,得到契丹支持建立后晋。石敬瑭对契丹主上表自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从此河北大平原无险可守〖至北宋时无奈,只得于河北中部挖壕沟放水御敌,遂形成今天白洋淀等一系列水洼〗。促成此事者为桑维翰,后世斥之为大汉奸。
石敬瑭死后,其侄继位,对契丹称孙不称臣,引起契丹主驱兵南侵。946年,契丹灭晋,次年在开封改国号为辽。同年,契丹*退出中原〖因掠人为奴及“打草谷”等虐政〗,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改国号为汉。
【近年在辽宁朝阳发现了后晋出帝石重贵及其子石延煦的墓志】
(3)950年底,后汉枢密使、邺都留守郭威起兵攻入开封,后汉隐帝被杀。郭威旋即领兵北征辽国,至澶州(今河南濮阳南),军士裂黄旗披郭威,拥戴他为皇帝,于是回军进入开封(后来赵匡胤则是故伎重演)。次年,郭威改国号为周(951-960),这就是后周。然而后汉太原留守刘崇(刘知远弟弟)借机割据河东十二州称帝,这就是十国中唯一建立在北方的北汉。
五代史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节度使(晋、汉、周)互相取代〖因采取削藩措施而引发,见易国强《五代朝廷军事上削藩设置》,载《中国史研究》1994年3期〗,另一个就是后周的两个皇帝及其*。
关于后周太祖郭威(904-954)和世宗柴荣(921--959)的*:
1)经济:注意发展生产。郭威废止营田,划归农民成为永业田;从国家得到的牛具也转归农民,又“废租牛之课”。柴荣实行“均田法”,与北朝、隋唐的制度名同实不同。柴荣实行的是相对平均主义,即按实际占有田亩征税之法,这与两税法之后普遍实行税产事一致的。
【具体的做法是:把唐朝同州刺史元稹的《均田表》画作“均田图”,发给各州,以均定(合理确定)各州租赋[ 见《通鉴》卷294, 9585页。]】
周世宗显德二年(955)五月下敕毁佛,停废敕额(朝廷赐予寺名)外寺院,禁止私度僧尼,收购民间铜器、佛像铸钱。“令两京及诸州每岁造僧帐,有死亡、归俗,皆随时开落。是岁,天下寺院存者二千六百九十四,废者三万三百三十六”[ 《通鉴》292,9527页。]。
2)*:整顿军队,尤其是对皇位干预大的禁军,裁汰老弱,选留精税为殿前诸班,严明军纪。用文人充当“枢密使”,加强文人官僚制度。纠正科举弊端,修订刑律,等等。
3)军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周世宗着手其军事上“混一”天下的事业。
显德二年(956)起,世宗伐后蜀,收山南四州;此后又三次伐南唐,取江北淮南十四州。显德六年(959),世宗北伐辽,收复瀛(今河北河间)、莫(今任丘北)、易(今易县)三州及瓦桥关(在今河北雄县)、益津关(在今霸县)、淤口关(在霸县东)三关。可惜世宗中途病死,未能完成统一。但这些成就,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2.十国是:
吴(892-937),都广陵,杨行密所建;
南唐(937-976),都金陵-洪州,李昪灭吴所建;
吴越 (893-978),都杭州,钱镠所建;
楚(896-951),都长沙,马殷所建;
闽(893-945),都福州-建州(殷),王潮、王审知兄弟;
荆南/南平(907-963)都江陵,高季兴所建;
前蜀(891-925),都成都,王建所建;
后蜀(926-965),成都,孟知祥灭前蜀所建;
南汉(905-971),都番禺,刘隐、刘岩兄弟;
北汉(951--979),都太原,刘崇所建。
十国中除北汉建国于今山西境内,其余九国都在南方。南方九国中,吴与南唐前后相承,前蜀与后蜀大致前后衔接。十国与五代并存,但各国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如吴越,割据于唐亡以前,直到五代结束后才为宋所灭。疆士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十国有的有时受到中原朝廷册封(如闽受后梁之封),但并不依赖中原朝廷而独立存在,这是与割据的藩镇完全不同的地方。
十国的共同特点:
(1)都是按照比较严格的血缘或准血缘关系建立的父权家长氏族统治。
(2)跟地方豪强保持着密切联系,小朝廷是唐末地方豪强势力发展的产物。在其建立过程中,“土团军”、“义军”等起了很大作用。
(3)文官在各朝廷也起了一定作用(如南唐、闽)。
(4)在战乱频仍的同时,各个地区生产也有所发展,如史*载吴和南唐,“旷土尽辟”。
3、五代十国社会文化:
战乱频仍,“火炎昆冈,玉石俱焚”,人人自危,朝不虑夕,因而全身苟活成风,志节道德沦丧,以张全义、冯道最具代表性。
【参:
(1)《廿二史札记》“张全义冯道”条;
(2)陈寅恪《赠蒋秉南序》;
(3)《新五代史·冯道传》序;
(4)《柳如是别传》缘起:“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
(5)王水照《陈寅恪先生的宋代观》】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宋辽夏金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