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3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4 18:50
秦朝时期当时正修着万里长城,天下的青壮男人都被征派走了。修堤监工大臣费尽吃奶的劲,也没找来多少能干的人。后来没法,把那些老老小小的百姓,女人也都强征硬派,*着到了黄河边。
开工的时候,正是三冬严寒。多年的战乱,把老百姓们折腾得一贫如洗,个个穿着薄衣,又冻又饿,加上活重,“咕咕”“咚咚”地躺倒了许多人。
监工大臣看着百姓们怪可怜,就由着民工们慢慢地磨着干活。一冬一春过去了,大堤没增长多少。
秦始皇听说堤修得很慢,下旨杀了监工大臣,又换个新监工大臣。这个大臣见前任被杀,一上任脖子就发麻。他白天思,夜里想,一定得如期交差。
他在州州县县,村村镇镇,都贴出告示,要每家每户都必须出人去修金堤,不去就抓。结果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床上哼哼叫的病人,上着学的顽童,刚生了娃娃的妇女,都被抓去修堤。
修堤工地上,挖土、抬筐、打夯,活重得很,每天都有人累死。监工大臣没明没夜地催着快干!快干!堤一天天见长了,高了。修堤的人一天天黑了,瘦了。
汛期快到了,秦始皇又下了圣旨,十天要全部完工,圣旨一到,吓坏了监工大臣。别说十天,再拖一个月也难完工呀!他想早晚是个死,就冒死送上奏章。说十天实难修好金堤。
秦始皇看过奏章,本要再杀这个监工大臣,又一想光杀也不是个办法,天下人还会骂自己残暴哩。但他仍不改限期,并说十天头上他要来察看大堤。
这一下更害苦了修堤的老百姓。每天日夜干,不能歇缓;没几天,堤上累死的人一堆堆一片片。
十天期限到了,秦始皇骑着马来了,问监工大臣:“金堤完工了吗?”监工大臣颤颤惊惊地说:“因没有土,还有几处没有填平。”
秦始皇说:“我骑马从西向东看看堤修的怎么样。我的马回来时,金堤要全部修好填平。不然,小心你的头。”秦始皇对监工大臣说完,骑上马,一鞭打下,马向东咴咴地跑了。
监工大臣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个办法。下令把死人填在不平的地方,上边盖些土,就省好些土了。尸体填完了,堤还填不平。
监工大臣又下令把病着的,不能动的民工也要填进去。顿时堤上齐哭乱叫,百姓们谁也不愿动手。监工大臣就命士兵下手。堤上哭的哭,喊的喊,士兵们生拖硬拽,把许多活生生的人也填进堤中,盖上了土。
秦始皇骑马很快跑了回来。平坦坦光溜溜的金堤一眼望不到头。他刚过去,老百姓都咬牙切齿地骂个不停。因此,百姓又称为此堤为“秦皇堤。
扩展资料:
秦始皇嬴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
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第一位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主义*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历史功绩:
1、确立了*集权的*;
2、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3、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4、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5、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7、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开拓疆土,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10、修建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使土地贫瘠的关中地区迅速富庶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4 20:08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大一统,随后采用李斯的计策,拒绝封建宗室功臣,实行自上而下的郡县制*,是的我国封建制度正式结束,开启官僚制度。
细数秦始皇的功绩,一统天下,成立*大帝国,不仅仅是统一六国,他还有很多创举,这一些都影响非常大,对后世,甚至到现在依然有着很大的意义。一个是长城,一个是农业制度。
依托郡县制,华夏文化圈正是稳固,此后的大一统王朝在衰弱也能固守这个界限,除非偏安的南渡争权。
秦人早期是给周人牧马的,或许更早的时候,是替商人戍守西陲的,一直跟西戎作战,基本上何耕种没啥关系,但是占领周原、关中、巴蜀之后,秦人蜕变为农耕民族,经过商鞅变法,农业正式成为王朝的立国之本。
耕战*让秦国统一六国,而后秦始皇的大一统让农业成为凌驾于百业之上的首要国策,作为王朝的立国之本,一直受到各方面*的保护。
这一根本几千年一直不变,不管哪个皇帝上台,劝课农桑都是第一要事,对于其他的行业始终有意无意的打压,譬如商业、工业、鱼牧等方面,几千年不咋发展就是因为王朝自始至终的打压。
确定华夏属于农耕的还有一个功臣,那就是长城,在蒙恬北击匈奴,却匈奴700多里之后,秦始皇发现塞外苦寒之地对于农耕之人意义不大,没有多少实际的用处,于是征发70多万役夫修建长城。
长城成为此后游牧、农耕的天然分界线,一直到明朝,在耐苦寒作物引进以前,长城以北很难适应农作物,只能放牧。
虽然长城现在被认为是消极的产物,但在古代,消耗气力大,产出比例小的情况下,放弃开拓,固守基本盘才是睿智的决策,农耕民族的征战,往往需要大规模的后勤人员来供养粮草,这一些人消耗的粮草最后远多于征战的将士。
所以秦始皇在统一之后,修建长城,推广秦法等都对后世起了重大影响,虽然秦朝不长,但是依据秦国基础盘建立起来的汉朝迅速稳固统治并且延续部分有效的秦法,农业*一直是王朝的生命补给线,长城是天然的屏障。
至于郡县制的作用,朝廷任命官吏,结束了封建制度,此后再也没有贵族,虽然偶尔有倒退,但是郡县制依然是主流,而且即使偶尔的封建制度,封君对于地方仅仅作为食邑,大权依然在朝廷任命的官吏手中。
现在长城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虽然农业已经对国家没有像当初那样占决定主导性的影响了,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4 21:43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昭襄王时期,当时,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为了显示秦赵通好,便决定互换人质,于是秦昭襄王便将自己的孙子异人送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而在当时的阳翟有个大商人叫吕不韦,家里特别有钱,他在邯郸无意间碰到了作为人质的异人,发现异人虽然处在落魄之中,但是他仍然有着很高贵的气质,当吕不韦知道了异人的身份之后,便说出了流传后世的一句话:“此奇货可居也!”接下来,吕不韦不惜倾家荡产想方设法结交异人,并使用了很多很多的诡诈权谋,让当时的秦昭襄王的太子安国君立异人为子嗣,并设法把异人送回了秦国,在这之前,吕不韦在邯郸用重金买下了一位美人赵姬,吕不韦先使赵姬怀孕,之后将她送给了异人,据《史记》记载,赵姬怀孕十二个月才生下嬴政,所以异人并不怀疑自己的儿子是否是亲生的,这一顶天大的帽子就顶在了头上。
但是,随着嬴政的慢慢长大,吕不韦害怕自己和太后私通的事被它发现而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吕不韦便给赵太后找了个替身,这就是嫪毐,此人混入宫中之后,很是得到太后的宠幸,被封为长信侯,并得到了山阳、河西和太原作为封地,一时之间权力大增。
除掉嫪毐之后的第二年,嬴政借口吕不韦和政变有着很大的关系,罢了他的官职,赶出了咸阳,并最后把吕不韦*得服毒自杀,可怜吕不韦,最后落得一个成也儿子,败也儿子的下场。
秦始皇三十二年,因为他的一些寻仙访道的事件,招致当时许多儒士的不满,于是他们开始劝谏秦始皇,而当时有个博士叫做淳于越,他便建议始皇帝仍实行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的*,但是这个提议遭到了丞相李斯的坚决反对,从而促使李斯奏议秦始皇下令焚烧*,规定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论》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准保存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愿学法令,则以吏为师。
始皇帝的这一暴虐的行为使得我国古代许许多多的典籍会与一旦,若非如此,我们现在或许很有可能还能听到诸如广陵散之类的绝曲。
希望答案让你满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4 23:34
秦始皇所建立的大秦帝国,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正统起源,是封建社会的根基,是*集权制度的根基,也是2000多年以来历史发展的根基,更是华夏文明能够一脉相承的根基。
如果没有这个人,那么华夏文明的历史或许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一直处在*的状态之下,就如同现在的欧洲一般四分五裂,大家只能够达成联盟的共识,却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统一的国度。二是延迟几百年之后再进行统一,如此让历史的发展变得延迟,同时也要真正能够使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迟来,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秦始皇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图片来自网络
秦始皇对思想文化的统一
如果说到他的贡献,那么不得不提的第一点就是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这次的统一不仅是停留在土地方面的拼接,不是单纯的领土方面的扩大,而更是一种思想文化方面的统一。
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各个国家之间所使用的文字不同、语言不同,国家之间的基本*制度也不相同,这其实就是各个国家之间为什么会爆发频繁的战争的原因,因为大家的发展都是走的不同的道路,对于问题的处理形式以及对于利益的不同程度的追求,都会导致摩擦的爆发,可是文字不同、语言不同必定会使沟通发生障碍,之后又必然会导致思想方面的不同,而思想一旦没有办法进行统一,那必定会使文化不尽相同。
图片来自网络
奉行法治的秦国,在统一文化前提下,最终形成统一的华夏文明
而秦国奉行以法来治理国家,希望将普通的民众都规定在明确的框架之下,所以说,秦国、燕国,这两个国家在发展上其实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如果不进行统一的话,他们的分歧就会越来越大,他们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最终就会到达一种无法进行融合的地步,那么必然就会导致一种文明被华夏整体所割裂出去,这将是整个华夏民族共同的损失。
那个时候各个国家所使用的*制度也不尽相同,楚国奉行的是分治、齐国是吏治、韩国是术治、燕国是王道,赵国是军制,魏国是一半法制一半王道,秦国则是彻底奉行法治。这种基础*制度的不同,也会导致国家之间的矛盾频繁发生,并最终到达一种不可收拾的局面。
图片来自
秦朝是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王朝
还有就是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多人去批判秦朝这个王朝的时候,都是看准了其繁重的赋税和徭役,甚至将建设长城也归结在了其中,但事实上,秦朝这个王朝是整个古代历史发展过程历经的所有王朝当中,在基础设施这一方面做得最好的王朝,它不仅加固了都江堰,重修了大鸿沟,建造了郑国渠、灵渠这些水利设施,更是建设了长城这样的奇迹,在军事方面也有着重大的突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01:42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