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道教的纪念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2 04:2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8:50
正月初一天官赐福
二月十四百花元君降世追答正月初一天官赐福
二月十四百花元君降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8:50
春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
(一)三会、三元。
三会日和三元日,据说都是五斗米道的节日。但从见存资料看,三元日似乎是从三会日演变出来的。
陆修静《道门科略》载述五斗米道的活动,说:“令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一年三会,民各投集本治。……其日天官地神咸会师治,对校文书。师民皆当清静肃然,不得饮酒食肉,喧哗言笑。会竟,民还家……。虽一年三会,大限以十月五日齎信一,到治。”(《道藏》第24册780页)这个载述与前引《圣纪经》所说相同。
《赤松子章历》载三会日,则以正月五日为上会,中会、下会时日相同,同时又列三元日,即正月十五日上元、七月十五日中元、十月十五日下元,称“天地水三官检校之日,可修斋祈福”。(《道藏》第11册182页)而《魏书·释老志》载述寇谦之天师道的活动,则说:“其道坛在南郊,方二百步,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十五日,坛主、道士、哥人一百六人,以行拜祠之礼。”
前*与《圣纪经》、《道门科略》等相同,而下会则与《道门科略》“大限以十月五日”云云有异。案唐释法琳《辩正论》卷八辩道家节日说:“道家金箓、玉箓、黄箓等斋仪,及洞神自然等八斋之法,唯有三元之节,言功举迁,上言功章。
三会男女,具序乡居户属以请保护。正月五日为上元节,七月七日为中元节,十月五日为下元节。恰到此日,道士奏章,上言天曹,冀得迁达,延年益算。七月十五日非道家节。”(《大正藏)第52册548页)
法琳曾为考校佛道是非同异,在荆州青溪山鬼谷洞学习道教,前后将近二十年,其所述道教事,大体都是准确的。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兰盆会,似原非道教节日。
但自隋唐以降,三元成为道教的重要节日,如《要修科仪戒钞》卷八引《玄都大献经》说:“正月十五日,天官校戒,上元斋日;七月十五日,地官校戒,中元斋日;十月十五日,水官校戒,下元斋日。此三日能斋,三官勒名善簿。”《道藏)第6册956页》上元节即民俗之“元宵节”,又衍传为天师张道陵的诞辰。
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民俗则称作“鬼节”,保留了古代五腊祭鬼神的遗风。至于原来作为道教中会的七月七日,在民间则传为牛郎、织女相会,实际上是中国民间的“情人节”,这个节日的形成,与五斗米道及南北朝天师道的“三会男女”等活动是否有关,则有待民俗学者去研究。
(二)戊日。戊日是道教的重要忌日,道教称作“戊不朝真”。对于这个忌日的源流始末,难以作出详细的考证,其法是以干支纪日,逢六戊日,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关闭殿堂,不上香,不诵经,殿堂门上悬挂戊字牌。此六戊为“明戊”。另有所谓“暗戊”,如四月的寅日,八月的申日等,精熟此道者亦为忌日。
(三)祖师诞辰。道教是多神教,既有各宗派共同崇拜的三清四御尊神,也有宗派各自崇拜的祖师神。前者反映出道教的基本信仰及教义,后者则多与地方性的民俗活动有关,演衍为影响不等的道教节日。其中许多都是相因成俗的,若详加案考,则往往有不合史实者。
(四)诸星下界日
传说正月初八为诸星下界日,故有祭星之俗。祭星亦称迎顺星、求顺星、接星。除民间焚香礼拜外,道观亦设坛祭星。
顺星正称为太岁,俗称岁星、岁神、顺星。道教信奉的60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相配而得。甲为天干之首,子为地干之首,按照天干地支相配,由甲子至癸亥满60年为一周,故名60甲子。
本人出生年为本命元辰(本命年),如甲子年出生,甲子年即其本命元辰或本命年。每年有一位星宿神太岁值年,本命年之太岁即其本星君,或本命太岁、本命星宿神。善男信女于此日,在家中或道观焚香礼拜本命年的星宿神,求平安顺遂、吉祥如意,为求或祭顺星。把自己的星宿神称为保护神。
(五)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日祭祀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爷)。传说该日灶神*向玉皇大帝述职,报告该家一年所行的善事或恶行,故其所住之家要送灶神*。灶神是道教的俗神,称昆仑老母、种火老母元君。
其职责原为主管饮食,晋朝之后,成为玉皇大帝的督察使,监察善恶,录人功过,操掌一家的祸福生死,故世人称灶神为本家司命,又称东厨司命,供于灶头。
该日道观祭灶,夜深人静后,道院八大执事搭衣排班,请监院法师主持祭祀仪式,高*师依科读《灶王经》祭灶,成为道院的重要法事之一。
保定农村房屋正房多为三间,中间为庭堂,两侧为寝室,称一明两暗。庭堂内设灶,灶的烟洞穿过中室和侧室的墙通往寝室,烟从寝室一端的烟囱冒出。灶的后墙上有一洞龛,灶神贴在龛内,以免尘土落在灶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