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0-21 06: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7:04
就职业打假人而言,打假的风险可以分为三种:买不到假货的风险、索赔失败的风险、打击报复或刑事追究的风险。
对于实质性的造假,打击报复的风险不容小觑。举报600起食品药品违法案件的陈说,其实家人一直反对他打假,“怕我被别人报复”
从业多年的职业打假人冯志波说,“有些商家赔钱后说几句威胁的话。这可以理解,很少有商家赔钱后上门作案。”
在黄平国看来,随着经验的积累,第一种风险可以降低,第三种风险相对可控。现在,最大的是第二个风险,越来越大。对于职业打假的*走向也在发生变化。
很多职业打假人把社会打假原因归结为“打假队伍”的变化。
“真正的打假对社会是有帮助的,没什么好说的。关键是假冒‘人’赚超额钱的问题。”一位资深打假人说。
“2015年新广告法一出来,网上就有一个所谓极端词汇的列表,很多小白就是根据那个列表来做‘造假’的。”常年在电商平台打假的朱介绍。“吃货”、“羊毛党”、“*”,这些直奔纯粹“索赔”目标的群体的出现,让打假的滋味不好受。
与此同时,随着这一群体规模的日益壮大,出现了不同于“职业打假”的“职业索赔”这一称谓,并在某些场合取代了“职业打假”。
陈对“职业主张”这个术语感到困惑。在申请举报奖励时,被一些行政机关以“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合法”为由拒绝。今年6月,他将打假获得的部分举报奖金捐赠给红十字会,可见他不只是在寻求赔偿,而是有回馈社会的心。
陈(右)捐出自己举报雅安6.1级地震灾区的5000元奖励。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位早年从事打假,后成为律师的前打假人说,不仅薅羊毛的“职业打假人”存在很多问题,“职业打假人”也存在很多问题。
“三倍、十倍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引诱了很多人进入这个行业,导致这个群体中出现了很多唯利是图、深不见底的人。有些打假人还是有原则的,极力争取骑士精神,搞苦行僧式的打假,有些则纠缠商家要钱,更有甚者敲诈致死。与前者相比,后两者不在少数。”一位曾经的职业打假人,现在是行为律师的人说。
被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会授予“做一个有中国良心的打假人”案例奖的重庆知名打假人叶广说,他曾想过建立打假人制度。“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都是经过培训的高素质人员;如果律师不合格,也可以撤销律师资格,但打假人缺乏管理机制。如果能把有良心的打假人组织起来,不仅能为国家节约运行成本,还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然而现实是,目前“利润制造者”的标签就像是所有职业打假人身上的一副枷锁。“怎么有些判决连假茅台酒的真实主张都不支持?那不是让造假者更猖狂了吗?”胡万昌表示很难理解。“有些职业打假人本身素质就有问题。我们不回避或否认他们,但我们不能打翻一船人。”山东职业打假人纪万昌说。
为了锁定证据链,职业打假人在购物时,往往会拿手机拍下整个购物过程。但在一些判决的认定上,用手机记录证据购物,显然是为了取证和主张利益。如果没有完整的证据,商家很可能会否认假货是其销售的。
“没有视频说因为证据不足不立案。如果有视频证据,你就是职业打假人,获利不支持。”胡万昌说,职业打假人进退两难。